Please wait a minute...
首 页
期刊介绍
学术委员会
编 委 会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年度优秀论文
学术活动
期刊订阅
联系我们
金融研究
2016年, 第4期, 总第430期
出版日期:2016-04-25
上一期
下一期
全选:
合并摘要
导出引用
EndNote
Reference Manager
ProCite
BibTeX
RefWorks
显示图片
Select
普惠金融与经济增长
李涛, 徐翔, 孙硕
金融研究. 2016, (
4
): 1-16.
摘要
(
2984
)
PDF
(1306KB) (
1077
)
近年来,普惠金融在世界范围内受到了更多的重视,实现了更快的发展。普惠金融究竟对经济增长有何影响?这种影响是否随着各个经济体的经济社会状况不同而有所差异?本文基于跨国截面数据对以上问题进行了分析。充分考虑了普惠金融内生性问题的结果显示:总体而言,普惠金融各项指标中,仅有投资资金来自银行的企业比率这一金融中介融资指标对世界各经济体的经济增长有着稳健且显著的负面影响,其它普惠金融指标并没有稳健且显著的影响。进一步考虑到各个经济体不同的经济社会状况,本文发现,在初始人均GDP水平更高、国民平均受教育年限更长、法治水平更高或中小企业规模更大的经济体中,个人在银行账户或储蓄卡、电子支付或银行账户购物以及借记卡等方面的使用率等个人金融服务方面的普惠金融指标对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更大。
Select
城镇化过程中人口增长趋势转变与人口政策
郭凯明, 余靖雯
金融研究. 2016, (
4
): 17-33.
摘要
(
987
)
PDF
(1643KB) (
449
)
本文在城乡二元经济模型中引入了人口增长理论中数量和质量的替代关系,研究了城镇化与人口增长的互动关系。分析表明,农村劳动者转移到城镇,享受人力资本积累的外部性,这一效应形成了生育率的城乡差异,促使城镇化过程推动人口增长趋势发生转变。随着城镇化率提高,城镇化对人口增长趋势转变的贡献逐步下降。政策分析表明,我国应加快放松人口政策,消除劳动力城乡流动壁垒,通过推动城镇化过程促进人口由数量型转向质量型增长。
Select
央行如何实现汇率政策目标——基于在岸-离岸人民币汇率联动的研究
王芳, 甘静芸, 钱宗鑫, 何青
金融研究. 2016, (
4
): 34-49.
摘要
(
1210
)
PDF
(1372KB) (
459
)
本文采用门限误差修正模型,将外汇市场2010年11月至2015年11月期间在岸与离岸人民币汇率联动关系划分到两个区制。作者发现:⑴当在岸-离岸汇差小于门限值时,市场处于“均衡区制”,在岸汇率对离岸汇率具有引导作用,市场自我调节机制重建长期均衡关系速度较快。⑵当在岸-离岸汇差大于门限值时,市场处于“偏离区制”,离岸汇率呈现均值回归特征,在岸市场呈现“追涨杀跌”特征,人民币汇率失衡严重。在岸市场的投机性使汇差进一步扩大,通过市场机制重建长期均衡关系需要的时间更长。⑶若中央银行以维持外汇市场“均衡区制”作为汇率政策目标,有效推动“偏离区制”向“均衡区制”回归,则可引导市场预期,使市场自我调节机制更好地发挥作用。
Select
做市商制度、双边价差与市场稳定性——基于银行间债券市场做市行为的研究
马永波, 郭牧炫
金融研究. 2016, (
4
): 50-65.
摘要
(
1478
)
PDF
(1661KB) (
682
)
本文在梳理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做市商制度发展历程及其与市场流动性关系的基础上,以一段包含牛、熊市的完整市场周期为样本,考察了双边价差的影响因素,并对不同行情下做市商报价行为及稳定市场的效果作了比较研究。结果发现,做市商提供的市场流动性整体不足,而做市商的表现明显好于尝试做市商;从做市商稳定市场的效果看,只有五大行发挥了一定作用。原因在于,市场没有分层、做市商缺乏激励使得做市业务无法盈利,仅做市商考核排名(提高声誉)能对国有大行带来一定激励,因此越是以盈利为考核目标的机构做市的意愿越低。
Select
城投债的担保可信吗?——来自债券评级和发行定价的证据
钟辉勇, 钟宁桦, 朱小能
金融研究. 2016, (
4
): 66-82.
摘要
(
2263
)
PDF
(1618KB) (
864
)
本文以中国地方融资平台公司发行的城投债作为研究样本,考察债券市场的评级机构和机构投资者对城投债“双重担保”(债券的“名义担保”与地方政府的 “隐性担保”)所做反应的异质性。研究发现:有担保的债券和地方政府公共财政收入的增加均有利于提高债券评级,但对债券信用利差的降低却无显著影响。这种现象的产生,其原因可能在于债券评级市场“发行人付费”的商业模式下,评级机构与发行人之间的合谋导致了债券的发行评级并不能完全真实地反映债券违约风险,从而机构投资者只能依赖其内部评级体系对此进行纠正。这种现象的存在让中国债券市场上的评级机构普遍面临信任危机,同时也对债券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形成阻碍。
Select
地方政府的隐性担保真的有效吗?——基于城投债发行定价的检验
罗荣华, 刘劲劲
金融研究. 2016, (
4
): 83-98.
摘要
(
2125
)
PDF
(1373KB) (
1210
)
本文对城投债和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纽带、地方政府对城投债的隐性担保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基于2009年至2014年的城投债数据,我们发现:第一,无担保城投债与第三方担保城投债在发行利差上无显著差异,表明市场认为无担保城投债背后存在政府的隐性担保。第二,地方政府的财力状况会通过影响政府的担保能力和担保意愿的作用机制,进而影响城投债的发行定价。第三,宏观环境、债券特征、发行人规模会对城投债的发行定价产生显著影响,而城投公司的盈利能力不会对其产生显著影响,体现了城投公司形似“公司”实为“融资工具”的现实特点。这些结论对完善城投债的交易机制和发展未来的市政债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Select
高息委托贷款与企业创新
余琰, 李怡宗
金融研究. 2016, (
4
): 99-114.
摘要
(
1007
)
PDF
(1300KB) (
640
)
本文分析了参与以高息委托贷款为代表的影子银行业务对企业创新活动和未来业绩的影响。通过结合管理层的短视理论,本文分析了企业从事高息委托贷款后企业创新活动变化以及盈利水平和构成的变化。结果表明,当年从事高息委托贷款降低了企业未来的专利产出水平和投入水平,并伴随未来营业利润资产收益率更低和营业外利润资产收益率更高的情形。进一步的分析表明,从事高息委托贷款与否与公司整体盈利能力没有显著差异,更多表现出盈利结构上的差异,说明从事高息委托贷款的根本动机是源于管理层的短视。
Select
风险态度与居民财富——来自中国微观调查的新探究
张琳琬, 吴卫星
金融研究. 2016, (
4
): 115-127.
摘要
(
1732
)
PDF
(1236KB) (
772
)
随着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在风险资产回报率剧烈波动的现实背景下,考察居民风险态度关于财富的函数形式对于研究家庭资产配置和相关市场政策的福利影响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使用代表性家庭调查数据,首次通过构建绝对和相对风险态度的指标,系统分析了我国居民风险偏好与财富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居民的绝对风险厌恶系数是财富的减函数,相对风险厌恶系数是财富的增函数,从而拒绝了常用于经济学模型假设的常绝对风险厌恶(CARA)和常相对风险厌恶(CRRA)偏好。进一步,我们发现背景风险可能是财富对风险态度的作用渠道之一,财富的变化改变了投资者面对的背景风险水平,继而改变其风险厌恶程度和对风险金融资产的投资。这意味着平抑经济过度波动等控制背景风险的政策将有助于提高居民金融市场参与的积极性。
Select
中国商品期货投资属性研究
钟腾, 汤珂
金融研究. 2016, (
4
): 128-143.
摘要
(
1465
)
PDF
(1606KB) (
873
)
在全球大宗商品金融化的背景下,商品期货逐渐成为一类重要投资性资产。本文旨在从风险溢价、风险分散和风险因子这三个方面探讨我国商品期货的投资属性。测算显示,我国商品期货的风险溢价为正,说明期货多头获得风险补偿,支持正常贴水理论。与美国类似,近十年来我国商品期货市场与股票市场高度正相关,意味着分散股市风险的功能较弱;进一步研究表明,通货膨胀和经济周期是产生这种正相关的主要渠道。另外,我们发现美国商品期货市场上常用的风险因子在中国并不适用。
Select
按下葫芦浮起瓢:分析师跟踪与盈余管理途径选择
李春涛, 赵一, 徐欣, 李青原
金融研究. 2016, (
4
): 144-157.
摘要
(
1857
)
PDF
(1314KB) (
646
)
本文使用2006-2014年的中国上市公司数据,研究了分析师跟踪对企业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的不同作用。在控制了内生性和其它相关因素的基础上,本文发现:分析师对应计盈余管理具有监督效应,能够减少应计盈余管理;相反,其对真实盈余管理具有促进作应,跟踪分析师越多,企业真实盈余管理越多。本文对这一现象的解释是:与应计盈余管理相比,真实盈余管理具有较高的隐蔽性,分析师易于监督隐蔽性较差的应计盈余管理,这种监督迫使经理人转向真实盈余管理。本文的结论有助于全面认识和评价分析师的治理作用,指出了分析师跟踪的缺陷,为完善分析师的治理职能提供理论支持和经验证据。
Select
借款陈述会影响借款成本和借款成功率吗?——基于网络借贷陈述的文本分析
彭红枫, 赵海燕, 周洋
金融研究. 2016, (
4
): 158-173.
摘要
(
1181
)
PDF
(1455KB) (
786
)
本文以Prosper网络借贷平台上2007年12月至2012年2月的交易数据为样本,从文本分析的视角对比研究利率形成机制变动前后借款陈述对借款成功率和实际借款利率的影响。实证表明:在利率竞拍模式下信用等级越低的借款人越倾向于提供借款陈述,借款陈述的迷雾指数和文本长度都与借款成功率呈现“倒U型”关系,并与实际借款利率存在线性正相关关系;其次,在固定利率模式下,借款利率与借款陈述长度存在显著的“U型”关系,与迷雾指数只表现出线性正相关关系;最后,在两种利率模式下借款人提供借款陈述都能降低借款成本,但是不一定能增加借款成功率,且信用等级较低的借款人提供借款陈述对借贷行为的影响更大。
Select
融资融券业务个人客户违约概率计量研究
程天笑, 闻岳春
金融研究. 2016, (
4
): 174-189.
摘要
(
1342
)
PDF
(1511KB) (
622
)
伴随股市波动加剧,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信用风险形势日趋严峻。违约概率被用于客户准入管理、风险定价与信贷组合管理等多个方面,处于信用风险管理的基础性地位。本文使用Probit、Logistic与Extreme Value模型,讨论融资融券业务个人客户的违约概率计量。在融资融券业务开展时间较短、数据积累与整理工作尚不完善的情况下,本文重点使用信用账户的资产负债结构信息计量违约概率,并从模型准确性与拟合性的角度,使用ROC曲线与Brier评分方法对三种模型进行比较与验证。研究结果表明:三种模型均具有较强的区分能力,但Extreme Value模型准确性最强,拟合效果最好,最适合于计量融资融券业务的违约概率。
Select
管理者风格:企业主动选择还是管理者随性施予?——基于中国上市公司投融资决策的证据
葛永波, 陈磊, 刘立安
金融研究. 2016, (
4
): 190-206.
摘要
(
1102
)
PDF
(1531KB) (
439
)
利用上市公司1999-2013年的相关数据,本文就管理者异质风格对公司投融资决策的影响效应进行了分析,并对管理者风格的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1)管理者风格对企业投融资决策具有重要影响,存在管理者风格效应。(2)年龄、性别、专业背景、任职年限、职业经历等管理者背景特征以及企业区位等要素是影响管理者风格的重要原因。(3)管理者不能随性地将自身独特的风格施予企业,而企业可以主动识别和选择管理者风格;国有控股企业由于受到一些非市场化因素的影响,在管理者风格的选择方面与非国有控股企业存在差别;公司治理效率的高低与管理者风格的选择效果具有一定的关系。
1980年创刊
关于期刊
期刊简介
编委会
学术委员会
获奖情况
作者中心
在线投稿/查稿
稿件模板
投稿指南
审稿中心
专家在线审稿
审稿须知
在线办公
主编审稿
编辑办公
编辑部公告
更多>>
《金融研究》2023年度优秀论文结果公示
《金融研究》2022年度优秀论文结果公示
《金融研究》2021年度优秀论文结果公示
《金融研究》2020年度优秀论文结果公示
中国金融论坛·第十二届《金融研究》论坛征文启事
年度优秀论文
更多>>
学术活动
更多>>
友情链接
中国人民银行
国家外汇管理局
中国银行业协会
扫描关注微信
版权所有 © 《金融研究》编辑部
本系统由
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
京ICP备1102988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