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金融研究
  2016年, 第3期, 总第429期 出版日期:2016-03-25 上一期    下一期
全选: 合并摘要 显示图片
融资成本、房地产价格波动与货币政策传导
陈诗一, 王祥
金融研究. 2016, (3): 1-14.  
摘要 ( 892 )     PDF (2328KB) ( 505 )  
本文建立一个带有房地产市场的多部门DSGE模型,同时在模型中引入带有金融摩擦的银行部门,研究货币政策影响房地产价格的传导机制,以及降低社会融资成本的政策对房地产市场中金融加速器效应的影响。数值模拟结果显示:(1)当社会融资成本较高时,降低利率的货币政策冲击使得房地产价格显著上升;(2)政府降低社会融资成本,能够明显地弱化房地产市场的金融加速器效应;(3)央行采取盯住房地产价格波动的货币政策,能够改善社会福利,但是政策效果会因社会融资成本的降低而削弱。
汇率波动、金融市场化与出口
谭小芬, 王雅琦, 卢冰
金融研究. 2016, (3): 15-30.  
摘要 ( 816 )     PDF (1484KB) ( 386 )  
本文基于高度细化的企业-产品-出口目的地层面海关出口交易数据,考察2002-2009年间汇率波动对我国企业出口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中国与目的地汇率波动增加时,中国企业出口额、出口产品的种类都会显著减少,并且在产品结构上企业出口会更多集中于核心产品,而金融市场化程度的提高会显著抑制汇率波动的负面作用。当金融市场化水平从平均值提高10%,企业出口额、出口产品种类、产品集中度相对于汇率波动的弹性分别降低30.4%、37.5%和35.7%。本文在微观层面上为加快国内金融市场化进程、降低信贷约束提供了支持。
东亚货币转向钉住新的货币篮子?
徐奇渊, 杨盼盼
金融研究. 2016, (3): 31-41.  
摘要 ( 937 )     PDF (1898KB) ( 519 )  
基于状态空间模型的时变参数回归,本文的研究发现: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东亚经济体的货币制度正趋向于钉住各自的货币篮子,然而对于篮子中锚货币的选择是否存在趋同则仍不确定。此外,美元在货币篮子中仍起决定性作用,人民币地位仅有小幅提升。与传统观点相反,作为驻锚货币,美元的影响力下降恰恰主要发生在金融危机之前。而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美元和欧元在东亚的地位反而得到了增强,同时人民币和日元受到削弱。但与日元不同,遭受短暂冲击后,人民币的权重很快回复,此后人民币的锚货币地位保持了上升趋势。
我国资本账户开放的门槛效应研究
郭桂霞, 彭艳
金融研究. 2016, (3): 42-58.  
摘要 ( 749 )     PDF (1442KB) ( 619 )  
本文使用多门槛面板回归模型,从国家和省际两个层面分析了资本账户开放的经济增长效应。研究发现:首先,资本账户开放对经济增长确实存在门槛效应,我国处在能够获得资本账户开放红利的区间。其次,资本账户开放的经济促进作用与对外开放程度之间呈现非单调的关系。最后,我国不同地区的资本账户开放的经济增长效应存在显著差异。为了更好地享受资本账户开放红利,我国应进一步提高整体对外开放水平,对各地区来讲,有的应进一步提高人均收入水平,有的应通过产业结构调整以降低外贸依存度。
经济发展的健康成本:污水排放与农村中老年健康
王兵, 聂欣
金融研究. 2016, (3): 59-73.  
摘要 ( 630 )     PDF (1390KB) ( 546 )  
本文通过匹配我国城市层面污水排放数据与个人健康状况微观调查数据,运用Grossman模型研究了污水排放对农村中老年居民健康的影响。具体发现:污水排放会显著提高该地区农村中老年群体患消化道疾病的概率并显著降低其自评健康水平。异质性方面,污水排放对于经济条件较差、教育程度较低的居民影响较大,对于不同年龄段居民的影响则没有显著差别。进一步研究发现,上述影响的主要原因可能是污水污染了农村居民的生活饮用水水源,结果显示农村家庭使用自来水或当地进行“改厕改水”工程可以显著减少上述负面影响。通过估算污水排放的健康定价发现,污水排放每下降1千克/人,居民的边际支付意愿为87.5元/年。最后,通过使用工具变量,并进一步解决人口流动等内生性问题,本文所得结果依然稳健。
债务杠杆与系统性风险传染机制—基于CCA模型的分析
苟文均, 袁鹰, 漆鑫
金融研究. 2016, (3): 74-91.  
摘要 ( 1692 )     PDF (3295KB) ( 542 )  
本文以CCA模型为基础,对债务杠杆与系统性风险传染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了理论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债务杠杆攀升能够通过推升国民经济各部门风险水平,并使风险积聚于占据网络结构中心的金融部门,进而通过债务和股权两个渠道显著影响系统性风险的生成与传递。基于我国数据的实证分析显示,我国国民经济尤其是非金融企业部门债务杠杆的大幅攀升,已显著推升我国系统性风险水平,而在国民经济部门间实施杠杆转移,通过大力发展企业股权融资改善企业融资结构等措施能有效提升我国宏观经济和金融体系的整体稳健性。
中国银行业系统性风险监测研究——基于SCCA技术的实现与优化
李志辉, 李源, 李政
金融研究. 2016, (3): 92-106.  
摘要 ( 1145 )     PDF (2890KB) ( 431 )  
金融危机以来,随着国际金融监管组织、各国监管当局和学术界加强系统性风险监测技术的开发和应用,新方法、新技术不断涌现,SCCA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方法之一。本文结合我国银行业实际情况,设计了针对SCCA技术关键环节的优化算法,并采用非参数统计方法估计时变相依函数,提出了新的系统性风险监测指标J-VaR。在此基础上,本文动态监测了后危机时代我国银行业系统性风险的演变过程。研究表明,优化后的SCCA技术具有较好的适用性,时变风险相依结构对系统性风险理论和实证研究至关重要。
房价波动、抵押资产价值与企业风险承担
刘行, 建蕾, 梁娟
金融研究. 2016, (3): 107-123.  
摘要 ( 816 )     PDF (1497KB) ( 493 )  
本文将房价波动作为外生事件,探讨了由房价波动所带来的抵押资产价值变化对企业风险承担水平的影响。房价上涨所带来的抵押资产价值上升会增强企业的融资能力,此时,理论上,一方面,管理层为了规避风险,会将抵押资产价值增加所带来的资源配置到那些风险较小但短期内可以获得高额利润的行业(如:房地产行业),从而会降低企业的风险承担水平;另一方面,因为企业融资能力的增强,管理层将有更充裕的资金投入到那些高风险且收益为正的项目,从而会提高企业的风险承担水平。实证结论支持第一种理论机制。进一步的实证检验支持非房地产企业大量进行房地产投资是上述结论形成的主要路径。在克服内生性问题和度量误差的可能影响之后,本文结论依然存在。
制度质量对外资银行进入的影响——基于腐败控制维度的研究
姚耀军
金融研究. 2016, (3): 124-139.  
摘要 ( 679 )     PDF (1651KB) ( 315 )  
腐败控制是制度质量提升的一个重要维度。金融业务的典型“契约密集”特征将强化腐败对外资银行进入的摩擦,而外资银行作为纯粹的市场“新进入者”也面临高昂的“有效腐败”成本,因此,腐败阻碍外资银行进入,通过腐败控制来提升制度质量将有利于银行业开放。本文基于中国分省主观认知数据,以县域人口规模与矿产资源丰裕度作为工具变量,识别了制度质量对外资银行进入的影响。文章表明,坚持以反腐倡廉作为提升制度质量的重要政策支点,将有利于推进银行业乃至整个金融业的对外开放进程。
吃喝费用的“得”与“失”—基于上市公司投融资效率的研究
申宇, 赵静梅
金融研究. 2016, (3): 140-156.  
摘要 ( 826 )     PDF (1539KB) ( 503 )  
本文以2009-2012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企业吃喝费用对投融资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在融资方面,平均来看,吃喝费用每提高1%,债务融资额度增加2.91%。在投资方面,上市公司的吃喝费用显著降低了企业的投资效率,对于投资不足的公司,吃喝费用每提高1%,投资不足程度增加5.89-9.76%;对于过度投资的公司,吃喝费用每提高1%,投资效率降低12.29-15.10%。公司治理在企业投资过程中的监督机制缺位,是导致投资效率低下的重要原因。本文的研究对探析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上市公司的腐败行为对企业经营的微观经济效应提供了经验证据。
自媒体披露的信息作用——来自新浪微博的实证证据
徐巍, 陈冬华
金融研究. 2016, (3): 157-173.  
摘要 ( 1215 )     PDF (1598KB) ( 549 )  
借助网页搜索和文本分析技术,本文在微观市场结构层面实证检验了上市公司官方微博的信息作用及其特点。实证结果表明,微博披露会带来当日公司股票的超额回报和超额交易量显著增加,其程度不仅受到披露强度、披露信息密度的影响,也受到微博中噪音信息的干扰。此外,当微博对已公告信息进行传播时,相对于没有微博传播的公告会有更强的市场反应。进一步,微博披露对受关注较少的公司影响更大,对个人投资者的交易行为影响更为显著。这些结果说明微博披露具有信息作用,同时也揭示了微博披露混杂性、平等性、低成本等特点。
互联网沟通能够改善市场信息效率吗?——基于深交所“互动易”网络平台的研究
谭松涛, 阚铄, 崔小勇
金融研究. 2016, (3): 174-188.  
摘要 ( 1850 )     PDF (1340KB) ( 774 )  
本文利用2010年深圳证券交易所“互动易”网络交流平台的推出作为外生冲击,用上交所上市公司作为对照组,借助双重差分的方法考察了基于互联网的管理层接触方式对股票市场信息效率的影响。通过研究发现,“互动易”平台设立后,深交所上市公司股价非同步性的提升幅度以及分析师盈余预测绝对偏差的降低幅度都比上交所大。而平台设立前后,分析师对两个市场上市公司盈余预测相对偏差的降低幅度并没有显著差异。以上实证结果表明,基于互联网的管理层接触为投资者增加了一个新的直接从上市公司管理层获取公司经营信息的渠道,进而改善了投资者获取信息的准确性,提升了市场信息效率水平。
中国商品期货金融化了吗?—来自国际股票市场的证据
尹力博, 柳依依
金融研究. 2016, (3): 189-206.  
摘要 ( 1037 )     PDF (3130KB) ( 543 )  
本文通过研究中国商品期货市场在2006-2015年与国际代表性股票市场的双向信息溢出效应及其时变特征来探讨中国商品期货市场的金融化问题。结果发现中国商品期货市场与国际代表性股票市场间存在着显著的信息溢出效应,且在2008年次贷危机和2010年欧债危机期间,程度更加明显;在溢出方向上,国际股票市场对中国商品期货市场为显著净溢出。据此本文认为中国商品期货市场存在金融化现象,但是相较于国际商品期货市场,中国市场金融化程度要低。

1980年创刊
关于期刊  
期刊简介
编委会
学术委员会
获奖情况
作者中心  
在线投稿/查稿
稿件模板
投稿指南
   
审稿中心  
专家在线审稿
审稿须知
 
在线办公  
主编审稿
编辑办公
 
编辑部公告 更多>>
《金融研究》2022年度优秀论文结果公示
《金融研究》2021年度优秀论文结果公示
《金融研究》2020年度优秀论文结果公示
中国金融论坛·第十二届《金融研究》论坛征文启事
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与 《金融研究》编辑部绿色金融学术征文启事
年度优秀论文 更多>>
学术活动 更多>>
友情链接  
中国人民银行
国家外汇管理局
中国银行业协会

扫描关注微信
版权所有 © 《金融研究》编辑部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
京ICP备1102988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