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金融研究
  2018年, 第1期, 总第451期 出版日期:2018-01-25 上一期    下一期
全选: 合并摘要 显示图片
加息周期、汇率安排与储备需求
朱孟楠, 曹春玉
金融研究. 2018, (1): 1-17.  
摘要 ( 1158 )     PDF (1998KB) ( 865 )  
本文将利率规则与汇率安排的不同组合纳入NK-DSGE模型,研究美元加息冲击对我国经济的整体影响及外汇储备需求规模的动态调整。研究发现,临时加息冲击时,通过外汇市场干预实施固定汇率安排,可以适度规模储备需求维持汇率目标,从而给予利率政策更大独立空间,在维持短期金融稳定和产出平稳方面优于其他备选政策组合;持续加息冲击时,通过外汇市场干预实施管理浮动汇率安排可根据逆经济风向行事原则权衡调整汇率浮动区间,比单纯使用利率规则实施管理浮动汇率更为有效,与外汇市场干预实施固定汇率安排相比,经济波动、储备需求与汇率波动程度相差不大,在持续加息周期内固定汇率安排难以有效实施时,将是适应我国资本项目日趋开放和人民币国际化稳步推进时期的可行汇率安排。
财政压力如何影响了县级政府公共服务供给?
余靖雯, 陈晓光, 龚六堂
金融研究. 2018, (1): 18-35.  
摘要 ( 913 )     PDF (1887KB) ( 647 )  
本文利用2005年全国取消农业税作为准实验,采用双重差分的方法研究了县级政府财政压力对公共服务供给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财政压力对县级政府公共教育供给具有负向影响,财政收入受取消农业税冲击越大的县,改革后教育支出占比下降得越多。此外,我们还发现财政压力对县级政府公共教育供给的负向效果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增大,长期效果更为明显。为了结果的稳健性,我们还从财政冲击指标度量、样本异质性以及不同改革影响等方面进行了检验,也得到了相似的结论。
宏观政策、金融资源配置与企业部门高杠杆率
王宇伟, 盛天翔, 周耿
金融研究. 2018, (1): 36-52.  
摘要 ( 1507 )     PDF (1812KB) ( 1118 )  
随着中国整体债务水平的不断攀升,企业部门去杠杆的呼声日益提高。但统计数据表明,微观企业资产负债率的提升并不足以解释企业部门宏观杠杆率的大幅上升。本文从宏观杠杆率计算公式出发,利用上市公司数据开展的实证研究发现,2008年以来较为宽松的宏观政策环境下,金融资源被过多配置到资产周转率和增加值率较低的企业,是近年企业部门杠杆率猛增的主要原因,形成这一问题的深层次机制则是金融资源的产权错配和行业错配。因此,企业部门债务风险防范的关键是加大金融业供给侧改革力度,提高金融资源的配置能力,改善整个企业部门的经营能力,而不是仅仅关注微观企业的负债率本身。
人民币汇率变动与劳动力技能偏向效应——来自中国微观企业的证据
铁瑛, 刘啟仁
金融研究. 2018, (1): 53-66.  
摘要 ( 1003 )     PDF (1465KB) ( 758 )  
本文基于我国“民工荒”和“大学生就业难”并存的特殊背景,在“劳动力异质性”前提下研究了人民币汇率变动的技能偏向效应及其对企业雇佣结构的影响,并检验了加工贸易和竞争模式的调节作用。利用2004和2008年经济普查数据所提供的技能细分劳动力信息,结果发现:(1)汇率升值通过“出口收益渠道”负面影响了技能劳动力雇佣占比,而通过“进口中间品渠道”对其产生正面促进作用;(2)随着加工贸易占比升高,“进口中间品渠道”的正面影响持续下降,而汇率“出口收益渠道”的负面影响在加工贸易占比超过40%后才逐步下降;(3)竞争模式亦具有调节作用,价格竞争型企业的雇佣结构受到外汇风险暴露指数的负面影响更强,这反映出“质量竞争”模式的积极作用。
区域一体化有利于减排吗?
张可
金融研究. 2018, (1): 67-83.  
摘要 ( 953 )     PDF (1534KB) ( 461 )  
将环境污染视作非期望产出,在一个拓展的增长收敛框架下讨论了区域一体化的环境效应及其理论机制。基于2003-2014年长三角城市群和珠三角城市群的数据,构建了一个测度区域一体化的新方法,运用工具变量法和双重差分法估计了跨省城市一体化和省内城市一体化对污染排放强度收敛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区域一体化显著促进了城市间污染排放强度的收敛并有利于减排,且近年来这种减排效应愈明显。污染排放强度呈现出条件收敛特征,经济增长收敛是污染排放收敛的重要原因。中国应利用好区域一体化促进地区协调发展和减排的双重政策红利,进一步促进区域一体化和同城化,大力发展城市群经济,构建城市间共生互利的发展格局,实现共同减排。
互联网使用、市场摩擦与家庭风险金融资产投资
周广肃, 梁琪
金融研究. 2018, (1): 84-101.  
摘要 ( 1321 )     PDF (1646KB) ( 498 )  
本文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2010年和2014年的数据,考察了互联网对于家庭风险金融投资行为的影响,并发现了显著的正向效果。即使使用不同的识别策略,或者不同的关键变量进行稳健性检验,结论仍然保持一致。异质性分析表明,该效果主要存在于高收入、高教育以及非农户籍群体中;影响机制的分析表明,互联网使用主要通过降低市场摩擦来提高家庭风险金融投资的概率,具体表现为降低交易成本、削弱有限参与机会限制、以及增强社会互动行为。
未预期货币政策与股票市场——基于媒体数据的实证研究
朱小能, 周磊
金融研究. 2018, (1): 102-120.  
摘要 ( 1050 )     PDF (1676KB) ( 602 )  
经济理论和各国经验表明,股票市场对货币政策操作的反应对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以及金融稳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媒体数据对货币政策预期和未预期部分进行了分解,应用事件研究法,考察了未预期货币政策对股票市场的影响,并探索了该影响的经济机制。分析表明:(1)未预期货币政策对沪深股市有显著的负向影响,1%的未预期降准会引起上证综指上涨0.806%,深证成指上涨0.831%。未预期基准利率调整的影响略大于准备金率调整;(2)货币政策对股票市场的影响存在非对称性,宽松货币政策对股市的影响大于紧缩货币政策;(3)货币政策对股票市场的影响主要通过影响预期未来超额收益实现。
散户投资者如何影响债券价格?——基于交易所同一只信用债的价格差分析
钟宁桦, 唐逸舟, 王姝晶, 沈吉
金融研究. 2018, (1): 121-137.  
摘要 ( 2090 )     PDF (1530KB) ( 1219 )  
交易所债券市场存在竞价交易和大宗交易两种方式,由于交易门槛限制,散户投资者只能参与竞价交易。本文考察同一只信用债、同一天在两种交易方式下的价格差,以识别散户投资者的影响。实证结果发现:竞价交易下的债券价格显著更高,并且高收益率债券的交易更为频繁,说明竞价交易下的投资者可能存在片面追逐收益率而忽视基本面的特点。进一步分析发现,在散户需求更大(如票面利率更高、认知度更高)的债券上,价格差也更大,说明散户投资者对高收益率债券的需求是竞价交易价格更高的主因之一。本文还提供证据说明,价格差的持续存在主要是由于套利限制而不是由流动性溢价所导致。最后,本文考察了“云南城投债危机”这一外生冲击对价格差的影响,得到了与上述一致的结论。
基于个税递延政策的企业年金保障水平研究
黄薇, 王保玲
金融研究. 2018, (1): 138-155.  
摘要 ( 838 )     PDF (2155KB) ( 488 )  
国家明确以税收优惠的形式鼓励和引导企业和个人参加企业年金计划,并于2014年实施了个税递延政策。基于指标模型构建和数据模拟,本文对我国企业年金在个税递延政策实施前后的保障水平进行了比较,通过参数敏感性分析考察了投资收益、工资增长、退休年龄和缴费比例等因素的影响。研究发现,实施个税递延政策后企业职工的养老保障水平在较大程度上低于政策实施前,但不同性别、不同收入水平和不同缴费比例的企业职工保障水平降低的程度有所差异。收入水平和缴费比例越高的男性职工,个税递延政策实施后保障水平降低的幅度越高,但对女性职工而言,这种影响要弱一些。进一步,可以通过增加投资收益、延迟退休年龄和提升缴费比例等方法来提高企业职工的养老保障水平,这与目前正在进行的一系列改革方向也一致。
“限薪令”的政策效果:基于竞争与垄断性央企市场反应的评估
杨青, 王亚男, 唐跃军
金融研究. 2018, (1): 156-173.  
摘要 ( 1288 )     PDF (1843KB) ( 631 )  
在新一轮国企分类改革的背景下,本文针对2014年《中央管理企业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方案》,构建模型分析了事前的薪酬管制对竞争和垄断性央企的不同效果,并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1)“限薪令”具有实际约束力,降低了央企高管的货币薪酬与企业内部薪酬差距;(2)竞争性央企有显著负的累积异常收益,符合“干预假说”,垄断性央企几乎不受影响,支持“中性假说”;(3)就影响机制而言,公司治理越差、行业增长率越高、竞争越激烈、地区市场化程度越高时,公司价值的损失也越大,但这些都只存在于竞争性央企中。鉴于“限薪令”对竞争和垄断性央企不同的冲击效果,本文建议国企高管薪酬政策应遵循分类改革与精准监管的思路。
年报风险披露与权益资本成本
王雄元, 高曦
金融研究. 2018, (1): 174-190.  
摘要 ( 882 )     PDF (1530KB) ( 416 )  
本文从权益资本成本视角探究了中国上市公司年报风险披露的价值相关性及信息性质。基于2007-2014年A股上市公司的研究发现:(1)年报风险披露长度及其变化值越大,公司权益资本成本及其变化值越小,说明披露的风险越多,市场给予的信任越多,因而要求的风险溢价越小,从而支持了风险披露的同质观;(2)风险披露与权益资本成本的负相关关系主要体现在信息环境差、显性风险较小的公司;(3)投资者对增加披露风险信息具有正向市场反应,且投资者异质信念降低,表明风险信息异质性较弱,而信息不对称是风险披露影响权益资本成本的不完全中介;(4)风险披露变化值越大,公司股权再融资的可能性越大、折价率越低,债券利差越小。本文首次检验了我国年报风险披露对权益资本成本的影响,得到与国外文献不一致的结论,丰富了信息披露与资本成本关系相关的文献。
IPO补税影响IPO抑价吗?——基于信息不对称理论视角
魏志华, 曾爱民, 吴育辉, 李常青
金融研究. 2018, (1): 191-206.  
摘要 ( 1076 )     PDF (1531KB) ( 401 )  
本文以1198家中国IPO公司为样本,首次从信息不对称理论视角探索了IPO补税对IPO抑价的影响及其理论解释。研究发现:(1)IPO补税对IPO抑价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在控制其他影响因素后,IPO补税公司比非补税公司的IPO抑价要高7.8%,这相当于平均少融资超过2000万元。(2)基于信号理论、“赢家诅咒”理论以及委托代理理论这三类信息不对称理论的检验表明,只有委托代理理论有助于部分解释IPO补税与IPO抑价的正相关关系——IPO补税公司抑价更高可能源于公司管理层对承销商具有更弱的监督动机,而非公司对承销商缺乏有效的报酬激励。进一步研究还发现,IPO补税对IPO抑价的正向影响在承销商声誉较低时以及信息更不透明(如中小板和创业板、税收征管强度较低地区)的环境中表现更为突出。

1980年创刊
关于期刊  
期刊简介
编委会
学术委员会
获奖情况
作者中心  
在线投稿/查稿
稿件模板
投稿指南
   
审稿中心  
专家在线审稿
审稿须知
 
在线办公  
主编审稿
编辑办公
 
编辑部公告 更多>>
《金融研究》2022年度优秀论文结果公示
《金融研究》2021年度优秀论文结果公示
《金融研究》2020年度优秀论文结果公示
中国金融论坛·第十二届《金融研究》论坛征文启事
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与 《金融研究》编辑部绿色金融学术征文启事
年度优秀论文 更多>>
学术活动 更多>>
友情链接  
中国人民银行
国家外汇管理局
中国银行业协会

扫描关注微信
版权所有 © 《金融研究》编辑部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
京ICP备1102988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