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金融研究
  2021年, 第6期, 总第492期 出版日期:2021-06-25 上一期    下一期
全选: 合并摘要 显示图片
地方公共债务与资本回报率——来自新口径债务数据和三重机制检验的经验证据
冀云阳, 毛捷, 文雪婷
金融研究. 2021, (6): 1-20.  
摘要 ( 1285 )     PDF (936KB) ( 1386 )  
资本回报率对于理解我国经济运行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匹配2006-2015年地级市层面的新口径债务数据和资本回报率数据,实证检验了地方公共债务扩张对资本回报率的影响效应及其地区异质性表现,并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角度开展作用机制分析。研究发现:第一,地方公共债务扩张对我国宏观资本回报率产生了负面影响,此影响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存在;第二,地方公共债务的扩张通过降低基础设施投资效率、提高房地产业投资占比和挤出企业投资产生影响;第三,上述负面影响在非城市群、非大中城市和土地融资依赖度更高的城市表现更为突出。以上结论为深化地方政府投融资体制改革提供了政策参考,未来应注重债务资金的绩效管理和使用效率,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监测系统性金融风险——中国金融市场压力指数构建和状态识别
李敏波, 梁爽
金融研究. 2021, (6): 21-38.  
摘要 ( 2021 )     PDF (3055KB) ( 1450 )  
对系统性金融风险进行识别和评估,日益成为各国中央银行的核心关切。囿于数据频率,基于金融机构经营稳健性评估的金融系统性风险监测存在一定的滞后性,不利于中央银行及时进行风险应对,利用金融市场交易数据进行风险监测可极大程度克服滞后性问题。本文根据中国金融市场特点,选取债券市场、股票市场、货币市场和外汇市场17个有代表性的指标,运用经验累积分布函数法分别构造了各子市场的压力指数,以各子市场之间时变的相关关系刻画系统性金融风险的跨市场传染特征,合成金融市场压力指数,并通过建立马尔可夫区制转换模型,对金融市场压力状态进行识别。金融市场压力指数能有效反映样本域内的压力事件,并兼具稳健性、能逐日监测等优点,为监测评估系统性金融风险、选择政策实施窗口和评估政策实施效果等提供了有力工具。
智能化对中国劳动力市场的影响——基于就业广度和强度的分析
周广肃, 李力行, 孟岭生
金融研究. 2021, (6): 39-58.  
摘要 ( 2141 )     PDF (1005KB) ( 1098 )  
随着自动化、智能化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工作岗位可能被机器和人工智能所替代。本文将美国劳工部标准职业代码与中国职业代码相匹配,基于Frey and Osborne(2017)对美国各种职业被智能化替代概率的估计结果,估算了中国各职业被智能化替代的概率,并在此基础上计算了城市层面的被替代指标。接下来,利用多个年份的人口普查和家庭调查微观数据以及欧盟的机器人使用数据,本文在城市层面和个人层面估计了智能化对就业广度(就业人数)和就业强度(工作时长)的影响。研究发现,智能化对中国劳动就业产生了明显的替代作用,一方面减少了就业人数的增长,另一方面却增加了在职劳动力的工作时间,分样本分析发现女性、低教育劳动者、大龄劳动者、移民等劳动力市场中相对脆弱的群体所受的冲击更大。
产业政策、创新行为与企业加成率——基于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的研究
诸竹君, 宋学印, 张胜利, 陈丽芳
金融研究. 2021, (6): 59-75.  
摘要 ( 1752 )     PDF (653KB) ( 912 )  
本文基于1998-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和专利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方法评估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对企业加成率的影响程度、作用机制和有效实施空间。研究发现:(1)对生产率和研发水平较高的行业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总体上显著增加了企业专利申请量,有效激发了创新主体活力。(2)由于影响企业生产率的成本效应大于影响产品质量的价格效应,导致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企业加成率。(3)行业技术差距对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的加成率效应具有显著负向调节作用,随着行业技术水平接近前沿,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实施效果呈渐进式优化。(4)由于企业主体异质性,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具有的“选择性”特征会引致“重数量轻质量”创新陷阱,这是造成企业加成率下降的重要原因。本文有助于更好理解产业政策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推动作用,对产业政策实施效果的进一步优化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义务教育能提高代际流动性吗?
陈斌开, 张淑娟, 申广军
金融研究. 2021, (6): 76-94.  
摘要 ( 1320 )     PDF (918KB) ( 854 )  
提高代际流动、促进机会均等对经济社会健康发展至关重要。本文基于2013年中国家庭收入调查数据和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利用1986年颁布的义务教育法在省份间的实施时间差异作为外生冲击,使用双重差分方法探究义务教育政策对代际流动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义务教育显著提高了代际之间的教育流动性,原因在于父母教育水平、职业层次、收入水平较低的孩子,受教育年限提升得更多。本文的政策含义在于,应当进一步发挥公共政策在提高代际流动性方面的作用,通过教育机会均等化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央行货币政策报告文本信息、宏观经济与股票市场
姜富伟, 胡逸驰, 黄楠
金融研究. 2021, (6): 95-113.  
摘要 ( 2073 )     PDF (1307KB) ( 1846 )  
本文利用金融情感词典和文本分析技术,分析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的文本情绪、文本相似度和文本可读性等多维文本信息,刻画央行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的文本特征,探究货币政策报告的文本信息与宏观经济和股票市场的关系。实证研究发现,货币政策报告的文本情绪的改善会引起显著为正的股票市场价格反应,报告文本相似度的增加会引起股票市场波动性的显著降低,报告可读性对公布后股票市场的波动性影响不显著。货币政策报告文本情绪还与诸多宏观经济指标显著相关。进一步研究发现,引起股票市场显著反应的是报告文本情绪中反映货币政策指引的部分,而反映宏观经济历史状态的部分对股票市场的影响不显著。本文从文本大数据分析角度证明了我国央行沟通的有效性,对国内央行沟通相关研究形成了有益补充。
私有信息、评级偏差和中国评级机构的市场声誉
寇宗来, 千茜倩
金融研究. 2021, (6): 114-132.  
摘要 ( 782 )     PDF (693KB) ( 578 )  
考虑到评级机构拥有市场声誉的本质在于其可以通过扭曲评级从而对市场产生影响,本文分两步研究中国发行人付费评级机构的市场声誉:第一步,将信用评级对各种基本面因素进行回归,并以实际评级与回归预测值的差值作为评级偏差的量度。与既有文献相比,本文的重要改进是在基本面因素中引入了发债企业与各评级机构(分支机构)最短距离的均值和方差,这能较好地控制因发债企业私有信息可能造成的选择偏误。第二步,考察评级偏差和机构特征如何影响企业的发债成本。研究表明,中国评级机构作为一个整体具有显著的市场声誉,但各评级机构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性。最后,考虑到评级机构与发债企业在选址上可能会有集聚效应,我们基于高铁开通事件进行双重差分检验,研究表明本文结论是稳健的。
传统家庭观念抑制了城镇居民商业养老保险参与吗?———基于金融信任与金融素养视角的实证分析
郑路, 徐旻霞
金融研究. 2021, (6): 133-151.  
摘要 ( 1321 )     PDF (676KB) ( 1268 )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和金融产品的不断创新,以商业养老保险为代表的个人养老金逐步成长为我国养老金体系的第三大支柱,为解决养老问题提供了重要渠道。但现阶段我国城镇居民的商业养老保险参与度不足,养老金融市场发展缓慢。区别于既有研究的经济理性视角,本研究从影响金融发展的文化观念视角为这一“有限参与”现象提供新的理论解析。利用CHFS 2015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本文发现“养儿防老”等传统家庭文化观念会抑制我国城镇居民的商业养老保险参与,这一影响在控制了内生性后依然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传统家庭观念(养儿防老等)会削弱居民的金融信任,减少居民对金融信息的关注,不利于居民金融素养的提升,进而降低其商业养老保险参与度;异质性分析表明,传统家庭观念(养儿防老等)对商业养老保险参与的负向影响在中西部地区和受教育水平偏低的群体中更加突出。本研究揭示了影响居民商业养老保险参与和我国养老金融市场发展的深层文化因素,对推进我国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的建设也具有政策启示意义。
信息不对称、过度自信与股价变动
宫汝凯
金融研究. 2021, (6): 152-169.  
摘要 ( 2131 )     PDF (826KB) ( 1516 )  
信息传导的非同步和投资者情绪变化是股票市场的两个典型特征,前者会引发投资者之间出现信息不对称问题,后者主要体现为投资者过度自信,两者共同作用影响股票价格变动。本文将信息不对称和投资者过度自信情绪置于同一个分析框架,建立两阶段动态序贯定价理论模型研究现实市场上信息传导过程中股价变动的内在机制。结果表明:(1)面临新信息的进入,投资者对股票收益预期的调整与均衡价格之间具有正相关关系;(2)面临有利消息时,过度自信投资者比例越大,股票的均衡价格越高,投资收益将越低;面临不利消息时则相反;(3)随着过度自信投资者比例以及过度自信程度升高,市场风险溢价将下降;(4)投资者群体在信息传导过程中出现分化,对股价变动形成异质信念,未获取信息和获取信息但未出现过度自信的投资者认为股价被高估,获取信息且出现过度自信的投资者认为价格被低估,促使更多的交易,引发市场成交量和股价变动;(5)过度自信投资者比例与过度自信程度提高均会对市场效率产生正向影响,而对市场深度具有负向效应。最后,基于理论结果对非对称性和持续性等典型的市场波动性特征进行解释。
基金网络能够提高投资绩效吗?
陈胜蓝, 李璟
金融研究. 2021, (6): 170-188.  
摘要 ( 1456 )     PDF (763KB) ( 978 )  
基金网络在金融市场的信息流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利用基金共同持股关系构建了一个有效的基金网络数据集,以中国资本市场股票型基金2005-2018年季度数据为研究样本,考察基金网络是否以及如何影响投资绩效。结果表明,基金在基金网络中越处于网络中心地位,基金的投资绩效越高。使用基金家族网络作为工具变量缓解内生性偏误后,基金网络仍然对投资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进一步地,本文考察了基金网络影响投资绩效的渠道,结果表明,基金网络主要通过提高基金的选股技能、资产配置技能和管理技能影响投资绩效。最后,本文考察了基金网络对基金市场份额的影响,研究发现基金网络会显著提高基金的市场份额,对基金在市场上的占有率有积极的正向影响。
名义价格幻觉——基于证券分析师目标价格预测的经验证据
何贵华, 崔宸瑜, 高皓, 屈源育
金融研究. 2021, (6): 189-206.  
摘要 ( 1379 )     PDF (715KB) ( 916 )  
本文利用证券分析师发布的股票目标价格预测,为名义价格幻觉提供了能够直接反映心理预期的经验证据。研究发现,证券分析师对低价股未来收益的心理预期显著高于高价股,该行为偏误在规模小、上市时间短、股票波动性大、财务透明度低和无形资产占比高等估值难度更大的股票中表现得更加明显。我们还利用股票送转,对证券分析师是否受到名义价格幻觉的影响做进一步验证,发现由送转引起的与基本面无关的名义价格下降显著提升了证券分析师对股票未来回报的心理预期。进一步研究表明,上述发现并不是因为证券分析师准确预见了低价股和高价股未来有不同的投资机会,也不是为了最大化其供职证券公司的利益而有意迎合投资者。

1980年创刊
关于期刊  
期刊简介
编委会
学术委员会
获奖情况
作者中心  
在线投稿/查稿
稿件模板
投稿指南
   
审稿中心  
专家在线审稿
审稿须知
 
在线办公  
主编审稿
编辑办公
 
编辑部公告 更多>>
《金融研究》2022年度优秀论文结果公示
《金融研究》2021年度优秀论文结果公示
《金融研究》2020年度优秀论文结果公示
中国金融论坛·第十二届《金融研究》论坛征文启事
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与 《金融研究》编辑部绿色金融学术征文启事
年度优秀论文 更多>>
学术活动 更多>>
友情链接  
中国人民银行
国家外汇管理局
中国银行业协会

扫描关注微信
版权所有 © 《金融研究》编辑部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
京ICP备1102988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