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金融研究
  2015年, 第9期, 总第423期 出版日期:2015-09-20 上一期    下一期
全选: 合并摘要 显示图片
财政转移支付如何影响了地方政府债务?
钟辉勇, 陆铭
金融研究. 2015, (9): 1-16.  
摘要 ( 1420 )  
本文以地方融资平台公司发行的城投债为样本,研究来自中央政府的财政转移支付对于地方城投债发行的影响。研究发现,来自中央政府的人均财政专项转移支付每增加1元,会导致地方融资平台公司城投债发行增加人均0.312元,而包括税收返还和一般性转移支付在内的非专项转移支付对城投债的发行并无显著影响。并且,专项转移支付对城投债发行的显著正影响只在中西部省份存在,东部地区并未发现这一机制。本文的进一步研究表明,地方政府债务的借新还旧现象也正在显现,并且变得越来越严重。
实际有效汇率、“热钱”流动与房屋价格——理论与实证
袁东, 何秋谷, 赵波
金融研究. 2015, (9): 17-33.  
摘要 ( 847 )  
本文首次研究了实际有效汇率对于房价的影响。首先,本文构建了一个理论模型,提出了实际有效汇率影响房价的可能途径,并据此提出两个待检验的研究假说。其次,利用45个国家的面板数据,本文发现实际有效汇率的上升会导致房价上升,且这一影响不依赖于该国的资本开放程度。最后,基于中国的数据和VAR模型的Granger因果检验方法,本文验证了实际有效汇率的上升导致热钱流入,从而使得房价上涨的机制。研究表明,实际有效汇率上升能解释2005~2014年间中国房价上涨的13~25%。研究结果对于我国政府制定房地产调控政策以及金融自由化改革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对价格、收入预期与中国的经常账户波动——基于两部门跨期消费视角的实证研究
刘红忠, 秦泰
金融研究. 2015, (9): 34-49.  
摘要 ( 866 )  
本文采用经常账户跨期分析法(Intertemporal Approach),分析实际汇率等相对价格变动对居民最优消费路径的期内替代和跨期替代效应,以及由此造成的对经常账户的影响,并对这种潜在影响的方向和程度进行实证检验。本文采用创新的方法构造我国季度宏观数据,并针对我国实际情况对模型参数进行估计,增强了实证分析的稳健性和针对性。估计结果显示,我国居民的跨期替代弹性约为0.16,包含相对价格因素的跨期均衡模型对我国经常账户的波动具有相当程度的解释能力;预期收入变动和实际汇率等相对价格因素对最优消费路径的共同作用——特别是实际汇率变动带来的期内替代效应——是导致2005年以来我国经常账户顺差与人民币升值幅度之间同向波动的重要原因。
金融危机及其应对政策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影响——基于金融CGE模型的模拟分析
范小云, 张景松, 王博
金融研究. 2015, (9): 50-65.  
摘要 ( 816 )  
本文通过构建中国金融CGE模型,编制中国金融SAM表,模拟了金融危机及其应对政策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影响,并对政策效果进行了后验式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大规模投资对增加企业收入、促进GDP增长等效果明显,减税政策能明显改善居民福利,虽然调整利率同样可以促进经济的恢复但效果并不十分明显。当经济政策能够提高居民边际消费倾向时,经济升温的步伐将加快。但应对金融危机的刺激政策存在着引发通货膨胀、不能有效刺激出口等风险,所以需要相关后续配套政策对宏观经济进行进一步调整。
政府隐性担保、债务违约与利率决定
汪莉, 陈诗一
金融研究. 2015, (9): 66-81.  
摘要 ( 1437 )  
本文首先构建了一个包含代表性借款人和贷款人的无限期离散时间递归模型,并将一种特殊的政府-借款人关系—隐性担保纳入模型,以考察政府隐性担保对贷款人债务违约风险预期和债券利率的影响机制。研究表明:政府隐性担保对利率的决定依赖于发行人所在地的经济发展状况,当区域经济发展状况不理想时,债券利率并不受到政府隐性担保的影响,这时悲观的投资预期使得政府隐性担保变得不再可信,任何政府隐性担保的存在都无法通过改善投资者对债券未来违约风险的预期来降低债券发行企业的融资成本。相反,随着经济发展状况的改善,政府隐性担保变得更加可信并且它的存在有利于债券利率的降低。在理论分析基础上,本文运用2006~2011年我国城投债的数据对模型结果分别进行了检验与对比,实证分析结果与理论模型预测基本吻合。
定向降准与商业银行行为选择
马理, 娄田田, 牛慕鸿
金融研究. 2015, (9): 82-95.  
摘要 ( 1053 )  
为应对金融危机冲击,世界各国普遍实施了大规模的宽松货币政策,目前这些政策的效果正在日益弱化且副作用越来越大,市场呼吁货币当局推出更低成本、更精准、副作用更小的调控政策,在此背景之下,定向调控类的货币政策应运而生,其中就包括中国人民银行推出的定向降准政策。本文以农业贷款作为定向降准政策的代表性调控目标,构建了一个包含农业贷款收益与非农贷款收益的商业银行跨期效用函数,在具有信贷配给特征的信贷市场均衡分析框架下,研究了货币当局定向降准释放流动性时货币政策的传导渠道及商业银行的行为选择,并使用现实数据进行了仿真模拟。结论显示,定向降准具备一定的“调结构”功能,但受商业银行农业贷款与非农贷款行为选择的临界值限制,在特定区间内商业银行不会扩大农业贷款的发放。为了更好地发挥定向降准政策的效果,定向类货币政策还需要其他政策的协调配合。
中资银行国际化的价值效应:源于市场机会还是监管套利?——来自中国资本市场的证据
许荣, 徐星美, 计兴辰
金融研究. 2015, (9): 96-111.  
摘要 ( 774 )  
关于银行跨国经营的价值效应来源,现有理论存在着“市场机会”与“监管套利”两种解释。本文运用事件研究法,以中资银行2006年以来的全部国际化事件为样本考察了国际化的价值效应。结果显示,中国资本市场对监管套利机会做出显著正向反应,但并未对市场机会做出反应。研究结论在考虑目标市场债权人保护水平的影响后依然成立。本文提供的监管套利的价值效应证据既为未来的中国金融机构实施“走出去”战略的目标选择提供了参考,也有助于更好地理解金融机构国际化的动因。
抵押担保条件对小微企业贷款利率影响效应分析—基于双边随机前沿模型的实证研究
霍源源, 冯宗宪, 柳春
金融研究. 2015, (9): 112-127.  
摘要 ( 882 )  
本文通过建立度量抵押担保贷款市场中关于利率主导权力偏离程度的双边随机前沿计量模型,分析了该权力对商业银行小微企业贷款利率的影响效应。实证分析认为,能够满足抵押担保贷款要求的大部分小微企业比商业银行拥有更强的利率决策主导权力,平均而言,该权力使得实际贷款利率低于基准价格9.46%。文章的研究启示在于,过分依赖抵押担保条件判断企业质量的信贷模式,不利于商业银行对企业信用风险的防范及小微企业融资可获性的提高。
互联网金融助解“长尾”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研究
王馨
金融研究. 2015, (9): 128-139.  
摘要 ( 1355 )  
本文基于安德森提出的“长尾”理论,对互联网金融解决小微企业融资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小微企业是金融需求的“长尾”,互联网技术可以促进“长尾”小微企业的需求甄别,而对于小微企业融资需求市场来说,互联网金融具有外部经济、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三重效应。在传统金融市场中,存在 “超常态”的信贷配给,小微企业往往被排斥在正规金融体系之外,金融供给曲线呈现“臂弯”状态,互联网金融的加入,从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臂弯”曲线的位置,弥补了适量的供给缺口,减轻了信贷配给程度,促进了金融资源的合理配置,这也为解决小微企业融资困境提供了新的视角。基于此,本文还提出了下一步互联网金融发展过程中应关注的问题及相关建议。
融资约束下的企业出口和研发:“鱼”与“熊掌”不可得兼?
罗长远, 季心宇
金融研究. 2015, (9): 140-158.  
摘要 ( 694 )  
出口和研发被认为是具有互补性的企业活动。然而,在融资约束之下,这两类活动均会受到不利影响。特别是,它很可能导致出口和研发不再同时可行,并在二者之间引起权衡取舍的关系。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利用2009~2013年中国上市公司数据进行实证研究。通过构造反映企业融资约束的代理变量,我们借助多项式选择模型进行实证研究。估计结果显示,融资约束对企业只出口或只研发产生了负向影响,更为重要的是,它削弱了企业同时出口和研发的可能性。进一步地,融资约束对研发的负向影响超过了对出口的负向影响,在出口和研发不可兼得的情况下,容易导致出口对研发活动的“挤出”效应。在尝试了其他融资约束指标之后,这些估计结果依然稳健。
出口行为、边际成本与销售波动——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的研究
孙浦阳, 张龑, 黄玖立
金融研究. 2015, (9): 159-173.  
摘要 ( 703 )  
降低经济波动是后危机时代提升中国经济增长质量、优化开放模式的重要命题之一。本文基于边际成本递增假设从经验上考察了中国工业企业在国内外市场上销售联动间的关系。研究发现:(1)产能约束下的边际成本递增使得中国出口企业的内外市场销售存在着此消彼长的替代关系。(2)随出口份额的提高,企业出口市场的波动性减弱而国内市场的波动性增强,企业的整体销售波动性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U型”特征。(3)存货积累低以及加工贸易企业的内外市场联动性更为明显。
媒体语气、投资者情绪与IPO定价
汪昌云, 武佳薇
金融研究. 2015, (9): 174-189.  
摘要 ( 1721 )  
本文利用IPO公司在上市前不同时间段内主流财经媒体报道中的正负面词汇数据,构建了媒体语气这一度量公司层面投资者情绪的代理变量,从个股层面检验投资者情绪对IPO抑价率的影响。本文研究结果表明,相比正面媒体语气,负面媒体语气能够更好地解释IPO抑价率、首日换手率以及超募比例。具体而言,我们发现负面媒体语气与IPO抑价率、IPO超募资金比例以及承销商费用占比均显著负相关:负面语气每下降1%,IPO抑价率上升0.22%,超募资金比例提高0.13%,承销商费用占比上升1.44%。我们进一步发现发行公司和承销商有动机和激励通过媒体推介IPO公司,引导、煽动投资者情绪,从而厘清投资者情绪的影响因素以及其作用于资产价格的渠道。本文最后验证了媒体语气作为投资者情绪代理变量的可靠性。
媒体公关、投资者情绪与证券发行定价
邵新建, 何明燕, 江萍, 薛熠, 廖静池
金融研究. 2015, (9): 190-207.  
摘要 ( 959 )  
本文研究了拟上市公司通过专门针对媒体的公关活动影响其证券发行定价的内在机制。结果发现:公司可以通过投入媒体公关费用来增加媒体对于该公司的新闻报道量,这些报道在性质上属于正面的广告宣传,而正面新闻能够显著提高投资者对该公司的关注程度和乐观情绪;乐观情绪越强,则参与证券发行的投资者人数越多,需求量越大,进而导致证券发行价格的上调幅度越大。但是在长期内,当证券交易价格逐渐回归于实际价值时,发行前关注度越高的证券,其长期回报率越低。本文的研究意味着新闻媒体在证券发行中的宣传推介功能与其公司外部治理人的身份存在冲突。

1980年创刊
关于期刊  
期刊简介
编委会
学术委员会
获奖情况
作者中心  
在线投稿/查稿
稿件模板
投稿指南
   
审稿中心  
专家在线审稿
审稿须知
 
在线办公  
主编审稿
编辑办公
 
编辑部公告 更多>>
《金融研究》2022年度优秀论文结果公示
《金融研究》2021年度优秀论文结果公示
《金融研究》2020年度优秀论文结果公示
中国金融论坛·第十二届《金融研究》论坛征文启事
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与 《金融研究》编辑部绿色金融学术征文启事
年度优秀论文 更多>>
学术活动 更多>>
友情链接  
中国人民银行
国家外汇管理局
中国银行业协会

扫描关注微信
版权所有 © 《金融研究》编辑部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
京ICP备1102988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