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金融研究
  2015年, 第10期, 总第424期 出版日期:2015-10-20 上一期    下一期
全选: 合并摘要 显示图片
人民币汇率与企业生产率变动——来自中国的经验证据
许家云, 佟家栋, 毛其淋
金融研究. 2015, (10): 1-16.  
摘要 ( 979 )  
基于2000—2007年工业企业微观数据和高度细化的海关数据,本文深入考察了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对中国制造业企业生产率的影响。结果显示:(1)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升值对制造业企业生产率的净效应为正,其通过企业资本劳动要素配置效应、企业选择效应、规模经济效应以及人力资本提升效应对制造业企业的生产率提升产生了积极影响,并且上述结论在考虑了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内生性问题之后依然稳健;(2)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对企业生产率的影响,因企业出口与否、贸易方式、技术水平和所有制的不同而具有显著的异质性;(3)作为人民币汇率影响企业生产率的制约因素,企业融资能力越强,人民币汇率升值对企业生产率的积极影响越大。
住房增加幸福:是投资属性还是居住属性?
张翔, 李伦一, 柴程森, 马双
金融研究. 2015, (10): 17-31.  
摘要 ( 1245 )  
本文利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2011年的调查数据就城镇居民自有住房与个体主观幸福感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我们发现,房屋的资产属性(房屋产权、预期房屋价格变化和实际房屋价格变化趋势)对居民主观幸福的影响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不显著,住房的财富效应未被发现。但是,我们的实证结果显示房屋的居住属性(房屋房间数目、房屋人均使用面积和房屋已使用时间等)均对居民主观幸福感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是,对拥有多套房屋的家庭来说,第二套及以上房屋拥有对于他们的主观幸福感的提升既非源于房屋居住属性,也非资产属性。最后,对同为本地区的户籍居民且租房的家庭而言,是否拥有自有产权房屋对其幸福感的影响并不显著。
政策不确定、宏观冲击与房价波动——基于LSTVAR模型的实证分析
张浩, 李仲飞, 邓柏峻
金融研究. 2015, (10): 32-47.  
摘要 ( 1195 )  
本文利用Baker等人提供的中国政策不确定性指数,结合1999年1月-2014年3月我国宏观经济数据,在构建我国房价短期波动模型的基础上,采用LSTVAR模型以及广义脉冲响应函数实证分析了不同政策不确定性环境下宏观变量冲击对于房价波动的影响。理论模型表明,宏观环境向好会引起房价的正向波动,而且这种波动会随着政策不确定性的增加而加大;不同的政策不确定性背景下,宏观冲击对于房价波动的影响存在差异性。实证结果表明,在政策不确定程度较高和较低两种不同的状态下,宏观变量的冲击对于房价波动的影响具有明显的非对称性;较高的政策不确定性程度会延缓个人的购房消费和投资以及房地产企业的供给,甚至引起市场失灵,从而引起房价的无谓波动;政策不确定程度较高时,房屋买卖双方的预期也会引起房价的“超调”,进而加剧了房价的波动。
我国货币政策银行贷款渠道传导效率研究——基于银行业结构的古诺模型
董华平, 干杏娣
金融研究. 2015, (10): 48-63.  
摘要 ( 766 )  
本文在构建银行业结构影响货币政策银行贷款渠道传导效率的古诺模型基础之上,通过选取5家大型国有商业银行、12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和105家城市商业银行从2000年至2012年共13年的非平衡面板数据,并运用个体固定效应进行实证分析,得到如下基本结论:竞争性的银行业结构有利于改善货币政策银行贷款渠道的传导效率。且采用不同的银行业结构衡量指标及对扩展的动态实证模型进行系统GMM估计保证了实证结果的稳健性。
省以下多级政府间的税收分成:特征事实与解释
周黎安, 吴敏
金融研究. 2015, (10): 64-80.  
摘要 ( 2300 )  
本文对省以下各级政府间的税收分成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研究。我们首先整理和描述了分税制改革以来各主要税种在省以下各级政府之间的分成比例及其演变,然后考察了省本级政府、市本级政府税收分成比例的决定因素。估计结果表明,无论是省本级政府还是市本级政府,对企业的控制程度越高,其各项税收的分成比例越高。下辖行政区域的经济发展不平等程度越高,省本级政府分成的税收比例越多。一个地区的工业化程度趋向于提高辖区本级政府的增值税分成比例,降低营业税分成比例。我们认为,省以下各级政府间的税收分成比例提供了一个衡量政府间财政分权的替代性指标,无论从理论还是实证的角度看都要优于现有文献所流行的衡量指标。
中国的信用评级真的影响发债成本吗?
寇宗来, 盘宇章, 刘学悦
金融研究. 2015, (10): 81-98.  
摘要 ( 1936 )  
信用评级制度旨在通过提供真实可靠的公共信息而改善市场效率,但在发行人付费模式和评级选购机制下,信用评级机构的公信力有待检验。由此,本文基于中国债券数据研究了信用评级对企业发债成本的影响。与既有文献一样,OLS分析表明良好的信用评级显著降低了债务融资成本,但考虑到内生性问题,此结果的可信性值得怀疑。基于理论分析和计量判据,我们以各地区评级机构的竞争程度作为债券评级的工具变量重新进行了回归,发现信用评级对发债成本的经济效应明显降低,且该效应在统计上也不再显著。这表明,中国的信用评级机构并没有获得市场认可的公信力,而评级膨胀也不会真正降低企业的发债成本。
   
社会养老保险与我国居民家庭风险金融资产投资——来自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的证据
宗庆庆, 刘冲, 周亚虹
金融研究. 2015, (10): 99-114.  
摘要 ( 1722 )  
本文基于2011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考察了社会养老保险对家庭风险金融资产投资的影响。研究发现:拥有社会养老保险会显著提高家庭持有风险金融资产的可能性和风险金融资产比重,边际效应分别达到25%和22%左右。这一结果在控制了家庭的经济水平、人口统计学特征和主观投资风险偏好态度等因素后依旧稳健,一个解释是社会养老保险能有效地降低未来的不确定性。我们进一步分城镇家庭和农村家庭的子样本研究发现,养老保险对家庭风险资产投资的影响在农村很小且统计不显著,这说明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养老保障水平和拉动金融消费的作用仍有待提高。
信息不对称与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缓释机制研究
钱龙
金融研究. 2015, (10): 115-132.  
摘要 ( 871 )  
本文基于中国某省2009~2014年43万笔中小企业信贷数据,研究信息不对称条件下,银企关系、银行竞争对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的影响。结果显示,银企关系对中小企业信贷风险整体上呈显著的正向影响,银行竞争对信贷风险有显著的负向影响,银企关系、银行竞争对不同类型企业信贷风险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并且银企关系与信贷市场垄断程度的影响相互加强。从影响渠道看,银企关系利于缓解企业逆向选择,但没有缓解道德风险,还会引发银行“套牢”企业,并加剧了信贷风险;银行竞争利于缓解银行对企业的“套牢”问题,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缓解了信贷风险。本文研究表明,降低信贷市场准入门槛,完善银行业市场竞争机制,加强贷后管理和监督,对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成本高、风险大问题至为重要。
融资约束与企业成本粘性——基于我国工业企业的经验证据
江伟, 胡玉明, 曾业勤
金融研究. 2015, (10): 133-147.  
摘要 ( 1060 )  
针对现有研究忽略了企业融资成本这一调整成本的缺陷,本文提出融资约束也会对企业的成本粘性产生影响。本文利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分别采用企业所有权性质、负债比率、企业规模、地区市场化进程指数、地区金融市场化指数以及这些变量合成的综合因子作为企业融资约束程度的代理变量,研究结果支持了我们提出的研究假设,即融资约束会对企业的成本粘性产生影响,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越强,企业的成本粘性越弱。本文的研究意义不仅在于为揭示并解释企业的成本管理行为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而且有助于全面了解融资约束对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产生的影响。
融资约束抑制技术效率提升吗?——基于制造业微观数据的实证研究
陈海强, 韩乾, 吴锴
金融研究. 2015, (10): 148-162.  
摘要 ( 807 )  
本文利用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2004-2009年面板数据研究融资约束对企业技术效率提升的影响。通过对传统衡量融资约束的指标(公司规模、杠杆率和公司年龄)及依据投资-现金流敏感性模型估计的融资约束变量进行分析,发现融资约束对于公司技术效率的提高具有显著抑制作用。采用自然实验缓解内生性问题后得出了相同的结论。此外,与国有上市公司相比,融资约束的缓解对于民营上市公司技术效率的提升起到更大程度的促进作用。本文结果表明,降低资本及信贷市场的信息不对称性,解决中小企业广泛面临的融资约束,对提高企业技术效率,促进国内产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社会变迁、风险规避与股权溢价之谜——来自晚清、民国与当代中国股票市场的经验证据
周翔翼, 杨光明, 孔东民
金融研究. 2015, (10): 163-180.  
摘要 ( 777 )  
本文在收集和整理近百年中国股市、居民消费、人均GDP、物价指数和利率的数据的基础上,利用近代和现代中国的数据检验中国是否存在“股权溢价之谜”。研究发现:1888-1938年的近代股市投资者的风险规避系数在较为合理的范围之内。而中国当代股市和1939-1947年近代股市投资者的风险规避系数均大于一般合理的水平,即都存在“股权溢价之谜”,而且1939-1947年股市投资者的风险规避程度要大大高于当代股市投资者。本文分析认为,以全国战争和恶性通货膨胀为主要表现的社会动荡加大了近代股票投资的“背景风险”,从而使得这一时段投资者的风险规避程度和股权溢价都大幅增加。
公司权益价值的非线性效应——基于持续经营和转换期权分析
邓冰, 李俊侃, 王一鸣
金融研究. 2015, (10): 181-197.  
摘要 ( 656 )  
基于对持续经营价值与转换期权价值的分析,本文将两种非线性效应引入了传统的线性权益定价模型。同时进一步考虑税收摩擦,新的模型刻画了公司权益价值关于其营业收入的凹性关系:即公司的权益价值随公司营业收入单调递增,而其边际贡献却在递减。基于中国A股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的实证结果表明:就单一行业而言,定价模型所描述的关系基本成立;但由于异质性的存在,不同行业的营业收入与权益价值之间并不存在同一的非线性协整关系。
自由还是垄断:金融思想发展的主脉络——评《百年中国金融思想学说史》
丁骋骋
金融研究. 2015, (10): 198-207.  
摘要 ( 925 )  
曾康霖教授等主编的《百年中国金融思想学说史》三大卷已于2015年出齐,这是经济思想史领域的一大盛事,也是金融学界的一大幸事。300万字的煌煌巨作,前后80多人参与写作,历时8年,这可以说是集体协作完成的一大文化工程,实在难能可贵。本文就此论述了一些个人的看法和观点。

1980年创刊
关于期刊  
期刊简介
编委会
学术委员会
获奖情况
作者中心  
在线投稿/查稿
稿件模板
投稿指南
   
审稿中心  
专家在线审稿
审稿须知
 
在线办公  
主编审稿
编辑办公
 
编辑部公告 更多>>
《金融研究》2022年度优秀论文结果公示
《金融研究》2021年度优秀论文结果公示
《金融研究》2020年度优秀论文结果公示
中国金融论坛·第十二届《金融研究》论坛征文启事
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与 《金融研究》编辑部绿色金融学术征文启事
年度优秀论文 更多>>
学术活动 更多>>
友情链接  
中国人民银行
国家外汇管理局
中国银行业协会

扫描关注微信
版权所有 © 《金融研究》编辑部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
京ICP备1102988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