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金融研究
  2022年, 第4期, 总第502期 出版日期:2022-04-25 上一期    下一期
全选: 合并摘要 显示图片
关于中国经济增长模式的一个解释框架——基于“土地财政”的演进分析
文竹, 金涛
金融研究. 2022, (4): 1-17.  
摘要 ( 1847 )     PDF (1396KB) ( 1458 )  
本文建立了一个新的模型尝试解释中国经济的近中期增长模式。在考虑“土地财政”作用的基础上,首先建立两期世代交叠(OLG)模型说明基本原理,随后将两期模型扩展到多期OLG模型,进行参数校准和模型求解。研究表明,在城镇化过程中政府将通过“土地财政”机制获得的资本用于基础设施建设,使得企业部门资本重新配置、均衡条件重构,推动形成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相对占比的稳定均衡。在这一机制下,GDP和全要素生产率不断上升但增速逐渐下降;资本的总体投资效率和资源配置优化速度出现下降,民营企业占比先增后稳。多期模型较好地刻画了我国1998—2017年期间经济结构变化趋势以及储蓄率、投资率、对外投资与外汇储备等宏观指标。随着“土地财政”作用的进一步弱化,持续推动技术进步、深化国企改革、深化金融改革等是实现我国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举措。
中国的“影子保险”:来自监管自然实验的证据
王永钦, 段白鸽, 钱佳辉
金融研究. 2022, (4): 18-38.  
摘要 ( 1967 )     PDF (673KB) ( 1656 )  
影子保险在金融稳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现有文献较多关注影子银行,对影子保险关注不足。“影子保险”即保险公司通过再保险方式将保险业务转移给不受监管或者受监管较弱的关联企业的活动,这会推高其真实的杠杆水平,增加金融体系脆弱性。然而,由于影子保险的不透明性和缺少自然实验,现有研究仅基于有限数据或模型给出简单的特征事实或结构性估计,很少能从因果关系上清楚地识别影子保险活动及其机制。本文利用中国加强对中资保险公司(处理组)再保险关联交易监管的政策冲击这一自然实验,使用微观数据和双重差分方法,识别了中国金融体系中的影子保险活动。研究发现,相关监管有效降低了影子保险活动,这一效应对集团公司的影响尤为显著;在机制方面,相关监管通过影响中资保险公司资产负债表两端的结构性调整进而降低了其风险承担行为,提高了经营稳定性。本文方法对识别金融机构的监管套利和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降低企业基本养老保险政策缴费率能促进年金发展吗?
唐珏, 田柳, 汪伟
金融研究. 2022, (4): 39-56.  
摘要 ( 789 )     PDF (660KB) ( 567 )  
构建有效的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是积极应对我国人口老龄化的重要举措。本文基于税收调查数据,利用政策缴费率的差异,识别企业基本养老保险缴费负担对企业年金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基本养老保险缴费负担抑制了企业年金发展,其中政策缴费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企业建立年金的概率会下降0.29个百分点,年金缴费率会减少0.06个百分点。使用上市公司数据进行分析,基本结论依然成立。进一步分析表明,基本养老保险会通过利润分享渠道、缴费能力渠道和缴费动机渠道影响企业年金发展。此外,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对年金的影响,在企业产品定价能力较弱或小规模企业中更大,也会随地区经济增速的差异而不同,且仅在非国有企业中显著存在。依据本文估计的结果可以推算,企业基本养老保险政策缴费率降低4个百分点,能使年金覆盖率增加1.2个百分点,这同目前5.7%的覆盖率相比,是一个较大幅度的提升,但也应注意到6.9%的覆盖率依然偏低,年金发展需要更为积极的支持政策。
会计信息可比性与劳动收入份额
江轩宇, 林莉
金融研究. 2022, (4): 57-76.  
摘要 ( 767 )     PDF (613KB) ( 598 )  
利用2006-2019年沪深A股数据,本文考察了会计信息可比性对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研究发现,会计信息可比性的增强显著提高了企业的劳动收入份额,表明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有助于员工更好地分享企业的发展成果。进一步研究结果表明,(1)降低资本成本及增大自主研发强度是会计信息可比性提高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两大作用路径;(2)会计信息可比性的增强主要提高了普通雇员的劳动收入份额,对高管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并不显著;(3)会计信息可比性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存在一定异质性,当企业自身融资约束程度较高、信息透明度较低,或可比公司的会计盈余质量较强时,会计信息可比性与劳动收入份额的正相关关系更强;(4)会计信息可比性通过提高劳动收入份额,提升了企业的价值创造能力。
金融中介机构竞争的市场反应 ——来自信用评级机构的证据
林晚发, 钟辉勇, 赵仲匡, 宋敏
金融研究. 2022, (4): 77-96.  
摘要 ( 1016 )     PDF (631KB) ( 812 )  
目前已有研究认为金融中介机构竞争会带来市场效率的提高,本文利用2012-2017年债券市场的微观数据研究“发行人付费”模式评级机构之间的竞争对评级结果的影响。研究发现,评级机构竞争会导致评级结果膨胀与评级质量下降。进一步研究发现,当评级竞争加剧时,“发行人付费”模式的评级机构会对有较多业务联系的企业放松评级标准,给予更高信用评级。我们的研究也发现评级机构的外资背景、承销商的良好声誉和媒体关注均有助于减小“发行人付费”模式下评级机构竞争的负面影响。同时,债券市场评级竞争还存在对股票市场的溢出效应,评级竞争导致的评级质量下降也降低了股票市场的信息效率。这说明,“发行人付费”模式下的评级机构竞争会降低资本市场的信息效率,“投资者付费”模式的推广和评级行业的对外开放有助于改善国内评级行业的评级质量。本文的研究也为国内债券市场进一步发挥双评级、多评级以及不同模式评级的交叉验证作用提供了一定证据支持。
消费者投诉冲击与保险公司业绩
卓志, 张晓涵
金融研究. 2022, (4): 97-113.  
摘要 ( 700 )     PDF (775KB) ( 608 )  
保险消费者权益保护是保险监管的目标之一,也是保险市场健康发展与成熟的标志。本文以中国保险监管部门开通首个保险消费者投诉热线作为外生政策变量,利用2009-2018年中国163家保险公司数据设计准自然实验,研究了保险消费者投诉热线的外部监督职能及其对保险公司业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保险消费者投诉热线的开通显著降低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水平更差的保险公司业绩;佣金激励水平越高,保险消费者投诉冲击对消费权益保护水平更差的保险公司业绩的负向影响越显著;区分人身保险公司与财产保险公司后发现,保险消费者投诉冲击对消费者权益保护水平更差的财产保险公司业绩的负向影响更显著。本文研究成果丰富了消费者权益与保险公司治理理论,对保险消费者权益保护实践和保险市场高质量发展具有启示意义。
如何激发民营企业创新——来自实际控制人财富集中度的视角
潘红波, 杨朝雅, 李丹玉
金融研究. 2022, (4): 114-132.  
摘要 ( 928 )     PDF (556KB) ( 833 )  
在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背景下,本文从企业重大事项决策者实际控制人的视角,分析其财富集中度对民营上市公司创新的影响。结果显示,实际控制人财富集中度越高,企业创新水平越低。机制检验显示,实际控制人财富集中度会降低企业风险承担。这表明,实际控制人财富集中度越高,其对创新失败风险的容忍度越低,进而不利于企业创新。进一步研究显示,政府补助(机构投资者)可以发挥“风险缓冲”(“监督制衡”)的作用,削弱实际控制人财富集中度对企业创新的负面影响。本文还发现,财富集中的实际控制人更可能进行技术并购,以作为自主创新不足的替代。本文从实际控制人财富集中度的视角对企业创新的相关研究进行深化,并拓展了政府补助、机构投资者、技术并购在企业创新中发挥作用的相关研究;同时从实际控制人财富分散成本和风险、政府风险分担和机构投资者制衡约束等视角为推动民营企业创新的政策制定和公司治理改革提供参考。
对外担保与企业创新投入
陈泽艺, 李常青, 李宇坤
金融研究. 2022, (4): 133-150.  
摘要 ( 912 )     PDF (524KB) ( 751 )  
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背景下,结合对外担保广泛存在的现状,本文以2008—2019年沪深两市上市公司为样本,根据风险转移理论和代理理论,从创新资源和创新意愿两个维度,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了对外担保对企业创新投入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对外担保显著降低了企业创新投入,该影响在非国有企业和技术密集型企业更为显著。在控制内生性影响后,该作用依然存在。进一步剖析内在作用机理发现,一方面,对外担保通过提高债务融资成本和增强融资约束,迫使企业削减创新投入;另一方面,对外担保还通过提高大股东代理成本和降低股权激励力度,削弱大股东和高管的创新意愿并最终减少企业创新投入。
房价预期与城镇居民家庭股市参与——理论探讨与微观经验证据
易行健, 苏欣, 周聪, 杨碧云
金融研究. 2022, (4): 151-169.  
摘要 ( 1049 )     PDF (608KB) ( 993 )  
本文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通过构建理论模型和实证检验分析了房价预期与家庭股市参与的关系,考察了行为金融偏差在房价预期影响股市参与过程中的作用,并根据背景风险、社会网络和户主特征进行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1)房价上涨预期通过降低居民家庭的股票收益率预期和增加住房资产,进而降低居民家庭的股市参与概率和参与程度;(2)“心理账户”以及“有限关注”的存在显著弱化了房价上涨预期对家庭股市参与的负向作用;(3)房价上涨预期对股市参与概率和参与程度的负向作用在收入风险更高、健康状况更差、社会网络水平较低以及受教育程度偏低的家庭中更大。因此,稳定房价预期能够通过提升家庭股市参与,进而从需求角度促进股票市场的健康发展。
预防性监管与公司产能过剩——基于年报问询函的研究证据
李晓溪, 饶品贵
金融研究. 2022, (4): 170-187.  
摘要 ( 690 )     PDF (556KB) ( 585 )  
本文研究年报问询函这一预防性监管制度能否推动公司去产能,并探究其作用机制和经济后果。研究发现,相比未被问询的公司,被问询的公司收函后产能过剩水平显著下降;该结果在媒体负面报道较多的公司、地方政府治理水平较高的地区中更为明显,表明年报问询函通过降低市场、政府与公司间的信息不对称,强化市场和政府的治理效应,进而有效促使公司去产能。影响机制检验表明,年报问询函主要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减少代理问题作用于去产能。经济后果方面,年报问询函会提升被问询公司的生产效率和经营业绩。
中国机构投资者的学习机制研究——理性贝叶斯还是简单强化式学习
邵新建, 王慧强, 王兴春, 覃家琦
金融研究. 2022, (4): 188-206.  
摘要 ( 962 )     PDF (552KB) ( 727 )  
理论文献通常假设机构投资者遵循理性贝叶斯法则更新其信念,在此学习模式下,盈亏经验本身并不能直接影响机构行为。但该假设的合理性尚未得到实证研究的充分支持。中国新股发行中的抽签分配制度为检验上述命题提供了比较理想的随机实验机会。本文基于新股抽签分配数据,系统检验了随机的盈亏经验对机构投资行为的影响,结果发现:(1)机构投资者显著受制于幼稚的强化式学习机制的影响,即通过随机抽签在前期获得新股分配的机构(处置组)相对未获配机构(控制组),其下期参与新股申购的概率显著提高,并且前期收益率能够有效地强化这种盈利经历与参与概率之间的正向关系。(2)盈亏经验能够显著改变专业机构的估值信念,即前期通过随机抽签获得高收益体验的机构相对未获配机构,在后续新股询价过程中给出了显著更高的报价上调水平。(3)盈亏经验对机构行为产生影响的一种可能渠道是借助机构投资管理人的强化式学习过程,基于基金经理个人特征变量的调节机制研究表明,丰富的长期从业经验、高学历的教育水平以及多位基金经理的相互竞争都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盈亏经历对基金行为的影响。本文基于随机实验的设计为经验与行为之间的因果关系提供了可信证据,证实了即使是被奉为理性投资者代表的专业机构也会受制于简单强化式学习的显著影响。

1980年创刊
关于期刊  
期刊简介
编委会
学术委员会
获奖情况
作者中心  
在线投稿/查稿
稿件模板
投稿指南
   
审稿中心  
专家在线审稿
审稿须知
 
在线办公  
主编审稿
编辑办公
 
编辑部公告 更多>>
《金融研究》2022年度优秀论文结果公示
《金融研究》2021年度优秀论文结果公示
《金融研究》2020年度优秀论文结果公示
中国金融论坛·第十二届《金融研究》论坛征文启事
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与 《金融研究》编辑部绿色金融学术征文启事
年度优秀论文 更多>>
学术活动 更多>>
友情链接  
中国人民银行
国家外汇管理局
中国银行业协会

扫描关注微信
版权所有 © 《金融研究》编辑部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
京ICP备1102988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