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金融研究
  2017年, 第9期, 总第447期 出版日期:2017-09-25 上一期    下一期
全选: 合并摘要 显示图片
基于双预期的前瞻性货币政策反应机制
张成思, 党超
金融研究. 2017, (9): 1-17.   DOI: 10.12094/1002-7246(2017)09-0001-17
摘要 ( 990 )     PDF (1830KB) ( 390 )  
本文建立基于通胀和产出双预期变量的前瞻性货币政策反应模型,以调研预期数据作为实证分析基础,检验2001至2015年期间中国货币政策对经济产出和通货膨胀两大主要目标的反应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数量型指标和价格型指标分别对应的货币政策反应方程具有不同的动态机制,但动态机制对应的平滑性程度较为接近;同时,货币政策的前瞻性主要体现在对通胀预期的反应上,而对产出预期没有显著反应;另外,央行对通胀预期的调控呈逆周期,而对产出的反应则呈顺周期,这种非对称反应特征暗示出央行的调控理念更倾向于抑通胀而促增长。
欧洲量化宽松政策对中国企业出口影响——一个汇率网状溢出效应视角
张靖佳, 孙浦阳, 古芳
金融研究. 2017, (9): 18-34.   DOI: 10.12094/1002-7246(2017)09-0018-17
摘要 ( 870 )     PDF (1298KB) ( 444 )  
本文首次构建了欧洲量化宽松政策的汇率溢出效应对我国微观企业出口行为影响的理论模型,运用面板固定效应模型有效检验了欧洲量化宽松政策汇率溢出效应对我国微观企业出口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从总体效果来看,欧洲量化宽松政策的汇率溢出效应促进了我国企业出口额和出口量的增长;(2)我国企业对出现升值反应的国家出口额(量)增加使我国企业对出现贬值反应的国家出口额(量)缩减;(3)我国企业对相对人民币升值的国家出口额(量)增加,对相对人民币贬值的国家出口额(量)缩减;(4)一般贸易在汇率溢出效应的影响下,出口额和出口量增长幅度最大,而加工贸易企业的出口行为受到的影响最小;(5)汇率溢出效应对外资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出口积极影响最大,国有出口企业受到的影响最小。
对我国“出口脱媒”现象的另一种解释——基于贸易中介应对汇率水平变动的视角
綦建红, 刘慧
金融研究. 2017, (9): 35-50.   DOI: 10.12094/1002-7246(2017)09-0035-16
摘要 ( 921 )     PDF (1479KB) ( 278 )  
本文首次将贸易中介纳入出口企业,利用2000-2009年中国海关出口数据从汇率水平变动的视角比较贸易中介与直接出口企业的差异性反应。结果发现:贸易中介基于较低的出口分销成本,对汇率变动的反应更为剧烈,更易做出二元边际的调整。汇率水平每变动1%,贸易中介在扩展边际和集约边际的调整幅度分别比直接出口企业高出0.90%和0.47%,在面对汇率水平变动时具有更高的价格传递性;2004年以后随着“出口脱媒”现象的出现,贸易中介对汇率变动的反应程度有所减弱。因此,我国“出口脱媒”现象是间接出口企业基于出口稳定而做出的“自选择”行为。
延迟退休、财政支出结构调整与养老金替代率
严成樑
金融研究. 2017, (9): 51-66.   DOI: 10.12094/1002-7246(2017)09-0051-16
摘要 ( 1082 )     PDF (1462KB) ( 574 )  
本文构建了一个包含延迟退休和财政支出的跨期叠代模型,考察延迟退休和财政支出结构调整对养老金替代率的影响。本文的研究表明,延迟退休和财政支出中社会保障支出比例上升使得养老金替代率上升。相应的传导机制是,延迟退休使得储蓄减少,这又使得均衡状态的资本和工资收入下降。延迟退休通过工资收入下降的渠道对社保收入具有负面影响,通过增加社保缴纳人数渠道对社保收入具有正面影响。财政支出中社会保障支出增加使得生产性财政支出减少,这降低了资本回报率,使得均衡状态的资本和工资水平下降。社会保障支出对社保收入具有直接的正向影响,但又会通过工资水平下降渠道对社保收入具有负面影响。本文认为,在实施延迟退休政策和增加社会保障支出比例的同时,应从宏观视角和微观视角采取经济增长刺激计划,以实现福利改善。
反腐败的投资效应——基于地区与企业双重维度的实证分析
王贤彬, 黄亮雄, 董一军
金融研究. 2017, (9): 67-82.   DOI: 10.12094/1002-7246(2017)09-0067-16
摘要 ( 905 )     PDF (1548KB) ( 317 )  
本文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探讨了反腐败对固定资产投资产生的影响及机制。我们基于中国地方高级官员被查落马的事件冲击,全面考察反腐败对固定资产投资总量、结构及其效率的影响。基于1998-2013年的省区面板数据及1998-2007年的工业企业数据库数据实证发现,高官落马产生震慑效应,进而显著地抑制了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这种遏制效应主要体现于国有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特别是那些属于管制程度较强的领域的国有工业企业投资,非国有企业投资活动并未受到负面影响。从效率角度来看,高官落马促进了高效率的工业企业的投资活动,改善了投资资源的配置效率。本文发现对于理解国有企业投资行为与政府廉政建设具有启示意义,提升政府组织的清廉度、大力推进简政放权,是提升投资动能和效率的有效保障。
房地产价格波动与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基于中国城市商业银行的实证研究
祝继高, 李天时, 尤可畅
金融研究. 2017, (9): 83-98.   DOI: 10.12094/1002-7246(2017)09-0083-16
摘要 ( 1085 )     PDF (1341KB) ( 442 )  
本文基于2005-2013年中国城市商业银行的数据,分析了房地产价格波动对银行计提贷款损失准备的影响。本文发现,房地产价格增幅与城市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显著正相关,且在房地产价格增幅扩大时, “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银行和国有银行计提更多的贷款损失准备。进一步的研究还发现,当城市商业银行在房价涨幅更高的地区设有分支机构时,银行计提更多的贷款损失准备。本文的研究结论对防范房价波动给城市商业银行带来的经营风险和金融风险具有积极的意义。
职务犯罪是否加剧了银行风险?——来自中国城商行和农商行的经验证据
史永东, 王龑
金融研究. 2017, (9): 99-114.   DOI: 10.12094/1002-7246(2017)09-0099-16
摘要 ( 1022 )     PDF (1575KB) ( 418 )  
本文利用中国省级的司法数据和纪检数据,提取了各省职务犯罪活动的代理变量。基于166家城商行和农商行2006-2015年的非平衡面板数据,通过系统GMM方法检验了职务犯罪对银行风险的影响。结果显示:(1)职务犯罪对银行风险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职务犯罪会加剧银行风险;(2)资本充足率水平较低的银行,风险管理工作往往不到位,因而受到职务犯罪的影响更大;(3)盈利能力较强的银行,更容易成为设租的目标,因而受到职务犯罪的影响更大;(4)在“攫取之手”较强的地区,职务犯罪对银行风险的影响更严重;(5)在法治水平落后的地区,职务犯罪对银行风险的影响更严重。根据结论,提出了政策建议。
寿险供给侧指标对寿险消费的影响——基于寿险供给质量、动能和效率的视角
范庆祝, 贾若, 孙祁祥
金融研究. 2017, (9): 115-129.   DOI: 10.12094/1002-7246(2017)09-0115-15
摘要 ( 932 )     PDF (1652KB) ( 482 )  
本文使用退保率和传统寿险占比、新单占比并基于DEA窗口分析法构建的效率指数,分别量化了寿险业质量、动能、效率三个供给侧因素,为度量保险业供给侧改革提供了一个计量框架。实证研究表明,提高寿险供给质量、动能和效率可以显著促进寿险消费。此外,本文通过直线距离和铁路距离空间权重矩阵的应用,改进了空间自相关模型,使得模型系数的估计精度得到显著提高,并证实了寿险消费存在显著的省际空间相关效应。
卖空与信息披露:融券准自然实验的证据
李春涛, 刘贝贝, 周鹏
金融研究. 2017, (9): 130-145.   DOI: 10.12094/1002-7246(2017)09-0130-16
摘要 ( 1159 )     PDF (1492KB) ( 747 )  
本文利用2006-2015年深交所A股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了卖空机制对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在控制了一系列可能的影响因素,并使用倾向得分匹配、安慰剂检验和多个双重差分缓解了内生性问题以后,本文发现引入卖空机制显著提高了标的公司的信息披露质量。本文进一步使用融券余额作为卖空势力的测度指标并将ETF基金持股比例作为其工具变量来控制内生性后,以上结果依然稳健。进一步分析发现,在中介市场发育程度较高和法制环境较好的地区,做空对信息披露质量的改善作用更明显。最后,本文探究了做空提升信息披露质量的途径,证明卖空可以通过增加对管理层的激励和降低信息不对称来约束经理人的自利行为,进而提高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质量。因此,继续放开融券,并完善其相关制度,可以充分发挥卖空在中国资本市场上的公司治理作用。
异常波动停牌对股价波动性和流动性的影响研究——来自我国取消异常波动停牌的自然实验
胡婷, 惠凯, 彭红枫
金融研究. 2017, (9): 146-160.   DOI: 10.12094/1002-7246(2017)09-0146-15
摘要 ( 1185 )     PDF (1496KB) ( 666 )  
如何准确检验我国停牌制度的实施效果并据此对现有停牌制度进行改革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2012年沪深交易所取消异常波动停牌的交易规则变更作为自然实验,克服了以往研究中难以控制“停牌日”样本与“非停牌日”样本之间的信息因素差异的障碍,从而更为准确地检验了停牌制度的有效性,同时也首次考察了我国取消异常波动停牌的实施效果。我们发现异常波动停牌增加了被停牌股票复牌后的交易量和波动性,同时降低了股票流动性。这表明我国之前实施的异常波动停牌制度不但没有起到降低股价波动和交易成本的预期目的,反而阻碍了信息传递,加剧了股价波动,降低了市场效率。
我国股票市场熔断机制的磁力效应:基于自然实验的证据
杨晓兰, 金雪军
金融研究. 2017, (9): 161-177.   DOI: 10.12094/1002-7246(2017)09-0161-17
摘要 ( 1280 )     PDF (1566KB) ( 631 )  
本文利用自然实验的思路,以2016年1月4日和7日为熔断组,以2015年沪深300指数跌幅超过7%的3个交易日为控制组,检验熔断机制对股票市场产生的效应。结果显示,在指数下跌至熔断临界值之前,熔断机制会加剧卖单的大量涌现,导致市场订单流不平衡性提高,存在显著的磁力效应。在指数下跌5%之前,熔断机制对已经跌停的股票并不产生影响;在指数下跌5%-7%之间,熔断机制和涨跌停板制度存在叠加效应,订单流不平衡性进一步恶化。在股指下跌的过程中,熔断机制的磁力效应存在从沪深300成分股向非成分股的溢出。此外,股指期货交易、融资融券、沪港通净流入都会对熔断机制的磁力效应产生影响。
风险投资对上市公司股利政策影响的实证研究
吴超鹏, 张媛
金融研究. 2017, (9): 178-191.   DOI: 10.12094/1002-7246(2017)09-0178-14
摘要 ( 1294 )     PDF (1226KB) ( 552 )  
本文研究风险投资机构对我国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的影响。研究发现:有风险投资背景的上市公司,现金股利的支付概率和支付水平都显著较高;高持股比例的风投机构,更可能增加公司的现金股利支付概率和水平。在全球金融危机期间,风险投资机构可以通过帮助企业缓解融资约束,从而对股利支付产生正面影响;参与董事会和短期套现压力较大的风险投资机构更可能发挥监督职能,从而更大幅度地提高公司的现金股利支付概率和水平。
客户集中度与企业成本粘性——来自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江伟, 底璐璐, 姚文韬
金融研究. 2017, (9): 192-206.   DOI: 10.12094/1002-7246(2017)09-0192-15
摘要 ( 1499 )     PDF (1098KB) ( 575 )  
对成本粘性的研究有助于揭示企业的成本管理行为这一“黑箱”。本文从成本粘性的角度考察了客户集中度是否以及如何影响企业的成本管理。本文结果表明,企业成本粘性随着客户集中度的上升先逐渐减弱,随后又逐渐增强,两者之间呈现U型的非线性关系,而且这一关系只存在于民营企业中,客户集中度不会对国有企业的成本粘性产生影响。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当第一大客户为民营企业时,第一大客户销售份额与企业成本粘性之间的负相关性有所增强。本文的研究不仅拓展了现有文献从财务会计与公司财务方面考察客户集中度经济影响的研究,而且为企业成本管理行为研究提供了供应链管理这一新的视角。

1980年创刊
关于期刊  
期刊简介
编委会
学术委员会
获奖情况
作者中心  
在线投稿/查稿
稿件模板
投稿指南
   
审稿中心  
专家在线审稿
审稿须知
 
在线办公  
主编审稿
编辑办公
 
编辑部公告 更多>>
《金融研究》2022年度优秀论文结果公示
《金融研究》2021年度优秀论文结果公示
《金融研究》2020年度优秀论文结果公示
中国金融论坛·第十二届《金融研究》论坛征文启事
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与 《金融研究》编辑部绿色金融学术征文启事
年度优秀论文 更多>>
学术活动 更多>>
友情链接  
中国人民银行
国家外汇管理局
中国银行业协会

扫描关注微信
版权所有 © 《金融研究》编辑部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
京ICP备1102988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