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金融研究
  2021年, 第2期, 总第488期 出版日期:2021-02-25 上一期    下一期
全选: 合并摘要 显示图片
中国企业杠杆:一个周期性问题?
陆婷, 徐奇渊
金融研究. 2021, (2): 1-19.  
摘要 ( 1702 )     PDF (705KB) ( 1261 )  
一直以来,企业部门杠杆率在中国宏观杠杆率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通过构建企业杠杆率的动态局部调整模型,本文区分了经济周期对企业杠杆率的直接和间接影响,并利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对二者进行测算。结果显示,用观察经济周期哑变量估计系数的方式来判断经济周期对企业杠杆率的影响,会显著高估企业杠杆率顺周期调整的程度,因为这只捕捉了周期的直接影响。在同时考虑了经济周期对杠杆率的间接影响后,我们发现:第一,中国企业杠杆率总体仍具有顺周期性。这表明货币政策在维护物价水平、熨平经济周期波动时,能够对企业杠杆率稳定产生一定的正向溢出效应。因此,双支柱调控框架具有内在一致性,可以形成政策合力。第二,中国企业杠杆率变动的顺周期性较弱,尤其是国有企业。因此,想要在保持物价和经济增长稳定的同时实现稳杠杆,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需相互协调配合。本文的研究为思考双支柱调控框架的分工与协调提供了有益的微观基础。
老龄化、消费结构与服务业发展
颜色, 郭凯明, 段雪琴
金融研究. 2021, (2): 20-37.  
摘要 ( 1778 )     PDF (1630KB) ( 1291 )  
老龄化程度加深和产业结构变迁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普遍现象。本文研究了老龄化对服务业发展的影响,发现随着人均收入提高,一个经济体老年抚养比与服务业比重的关系由负相关转为正相关。本文在多部门一般均衡模型中引入人口年龄结构,提出由于不同年龄群体消费偏好的需求收入弹性和替代弹性存在差异,老龄化通过收入效应和价格效应两个渠道影响消费需求结构,进而影响服务业发展。当老龄化在收入效应渠道上的影响为负、在价格效应渠道上的影响为正时,模型可以解释跨国特征事实。本文结合跨国数据校准了模型参数,之后定量评估了不同环境下老龄化对服务业比重的影响,发现这一影响还取决于老龄化程度和产业间相对生产率。改变产业部门消费率和劳动力转移成本等因素后,定量结果仍保持了较高的稳健性。本文从人口年龄结构视角发展了产业结构转型研究,发现“未富先老”不利于服务业发展,并以此就我国应对老龄化和发展服务业进行了政策讨论。
减税降费的价格和福利效应——引入成本传导率的投入产出价格模型分析
倪红福, 闫冰倩
金融研究. 2021, (2): 38-55.  
摘要 ( 962 )     PDF (546KB) ( 786 )  
本文在增值税抵扣机制的投入产出价格模型中引入社保费和成本传导机制,并利用2017年中国投入产出表和税收数据模拟分析了不同成本传导率条件下,减税降费的价格效应和福利效应。研究表明:(1)减税降费使得各行业产品价格降低,对第三产业的价格影响最为明显。(2)成本传导率越高,则产品价格的下降幅度越大。当成本传导率分别为1/3、2/3和1时,各行业产品价格的平均下降幅度分别为0.32%、0.93%和2.66%。(3)较为合理的中国整体成本传导率约为1/3,减税降费是2019年中国PPI下降的主要因素之一。当成本传导率为1/3时,模拟计算的PPI下降幅度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9年PPI的下降幅度(-0.3%)非常接近。(4)减税降费使消费者价格下降,居民福利得以改善,且城镇居民福利改善高于农村居民。随着价格传导率增大,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的人均福利改善差距扩大。
双边出口全球价值链实际 有效汇率弹性理论测度及解析
彭红枫, 刘海莹
金融研究. 2021, (2): 56-74.  
摘要 ( 800 )     PDF (1086KB) ( 557 )  
近年来,汇率与出口弱相关现象引起理论界和实务界的广泛关注。本文通过考虑全球价值链带来的供给侧联系和第三国汇率效应,使用双边出口全球价值链实际有效汇率弹性指标对双边层面的相对价格竞争力与出口关系作出新的测度和结构贡献度分解。研究发现,对相对价格竞争力与出口关系修正后测度的双边出口全球价值链实际有效汇率弹性值显著为负。出口对修正的汇率变动依旧富有弹性。“汇率对出口影响弱化”并没有传统实际有效汇率和双边汇率表现的那么严重,更没有出现“贬值抑制出口”等不符合理论预期的反常情况。双边出口全球价值链实际有效汇率弹性结构分解贡献度结果显示,伴随我国在全球价值链中参与度和地位的提升,中国对主要贸易伙伴出口中由相对价格变动引起中间产品结构变动对总弹性的贡献度不断提升。
资本回报、产权保护与区域资金集聚
曹廷求, 张翠燕
金融研究. 2021, (2): 75-93.  
摘要 ( 842 )     PDF (544KB) ( 636 )  
各地区能否吸引资金集聚对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格局至关重要。基于此,本文采用直接法依据资金来源渠道计算我国各地区1985-2017年吸引的资金流量数据,并从逐利性以及产权保护两个视角考察地区资金流动动机。实证结果表明,总体上,资金与资本回报率之间呈“U形”关系。当资本回报率较低时,资金不具有逐利性,但一旦超过临界值资金则会凸显逐利性。受资金来源结构影响,东部地区资金的逐利性更强,而非东部地区的资金流动不具有逐利性。从资金与产权保护的关系看,总体上,完善的法治化契约制度比代表市场化营商环境的产权制度更能吸引资金集聚,但东部地区产权保护制度是吸引资金集聚的关键因素,非东部地区则是契约制度。各地区完善产权保护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过程中应各有侧重,把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起来推动要素在区域间自由流动,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必由之路。
多重信用评级与债券融资成本——来自中国债券市场的经验证据
陈关亭, 连立帅, 朱松
金融研究. 2021, (2): 94-113.  
摘要 ( 2026 )     PDF (537KB) ( 1262 )  
本文揭示了多重信用评级的信息生产机制和信用认证机制,排除了“信用评级购买”假说对于多重评级动机的解释,研究发现:多重信用评级有利于降低债券融资成本;相对于不一致的多重信用评级,一致的多重信用评级更有利于降低债券融资成本。在多重信用评级中,相对于评级机构均为“发行人付费”模式,兼有“投资者付费”模式的信用评级更有利于降低债券融资成本。此外,当多重信用评级的评级意见不一致时,平均评级的信息含量最高,即综合不同信用评级所包含的多种信息比任何单一信用评级更加具有信息含量。本研究为我国债券市场双评级制度提供了理论和经验证据的支持,有助于完善多元化信用评级制度和债券市场监管制度,并提示发债企业可以通过多重信用评级向市场传递更多和更具效度的评级信息,以弥补单一信用评级的信息不足和评级结果失准,减少投资者决策的不确定性,从而降低债券融资成本。
住房财富对中国城镇家庭消费的影响
尹志超, 仇化, 潘学峰
金融研究. 2021, (2): 114-132.  
摘要 ( 2215 )     PDF (761KB) ( 1944 )  
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下,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激发居民消费潜力,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一。住房已经成为中国家庭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可通过财富效应促进家庭消费,另一方面也可能由于“房奴效应”降低家庭消费。因此,住房财富对家庭消费的影响方向并不确定。本文基于2013-2019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研究了住房财富对家庭消费的影响,并检验了住房财富影响家庭消费的可能渠道。研究发现,住房财富对城镇家庭消费有显著促进作用,并显著改善了家庭消费结构,住房资产具有财富效应。进一步研究发现,住房财富能够缓解流动性约束,从而提高家庭消费水平。异质性分析表明,住房财富对不同类型的消费具有不同的促进作用,不同地区和拥有住房数量的差别均会对住房财富产生不同影响。根据本文研究,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可发挥既有住房财富对平滑家庭消费的积极作用,促进家庭消费增长,改善家庭消费结构,进一步推进家庭消费升级。
庚子赔款的债务化偿付及其影响
王信, 张翼, 魏磊
金融研究. 2021, (2): 133-152.  
摘要 ( 1766 )     PDF (1129KB) ( 1740 )  
庚子赔款是中国近代史上最大一笔赔款,也是以长期债务形式体现的赔款。本文对庚子赔款的债务化偿付安排、利率水平、支付流程及经济影响等进行比较分析。发现:(1)庚子赔款本金4.5亿两,是清政府 1903 年财政收入的 4.33倍,但通过债务化偿付,每年支付赔款占财政收入比重逐步下降;(2)按购买力折算,庚子赔款本金约占1900年中国GDP的2.1%;(3)与当时主要国家长期债务利率相比,庚子赔款4%的利率属于中等水平;(4)将庚子赔款与德国“一战”赔款进行比较,发现赔款本金和占经济总量比重,中国低于德国,但中国每年支付赔款的财政压力高于德国;(5)庚子赔款偿付对近代中国的财税金融产生深刻影响,外籍海关税务司借机成为独立于中国政府的“第二财政”,外商银行藉此强化其“隐性中央银行” 地位,赔款还催生了货币流通的“新周期” 和“新危机”。总体上,赔款的债务化偿付安排不仅受政治外交形势主导,也与金融机构特别是银行跨国经营存在密切联系。赔款的经济影响不仅取决于偿付总量,也取决于经济治理能力和财税金融制度。国家财税金融制度落后,则受到冲击较大。
高管团队内部治理与企业资本结构调整——基于非CEO高管独立性的视角
张博, 韩亚东, 李广众
金融研究. 2021, (2): 153-170.  
摘要 ( 1248 )     PDF (531KB) ( 922 )  
本文以2001-2017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高管团队内部治理对企业资本结构的影响。研究发现:当企业负债不足时,高管团队内部治理效应能够显著提高企业(尤其是非国有企业)的负债水平,降低企业实际资本结构与目标资本结构的偏离程度。这种高管团队内部治理效应在第一类委托代理问题比较严重以及非CEO高管监督动机较强的企业中更加显著。作用机制分析表明,高管团队内部治理效应能够通过降低第一类代理成本来降低企业资本结构与目标资本结构的偏离程度。本文的研究结论为改善我国上市公司治理提供了新的思路,对于优化企业融资结构、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卖空机制能够约束内部人减持吗?——基于融资融券制度的经验证据
马云飙, 武艳萍, 石贝贝
金融研究. 2021, (2): 171-187.  
摘要 ( 1309 )     PDF (541KB) ( 755 )  
本文以我国放松卖空管制为视角,探究其对内部人减持的影响。研究表明,卖空机制能够抑制企业内部人减持行为。机制分析发现,卖空对内部人减持的抑制作用是通过缓解股权高溢价实现的。进一步研究表明,卖空能够抑制大股东、董事以及管理层减持,但对监事减持无影响;卖空能够降低内部人减持的获利程度,并且在内部人减持动机更大时,对内部人减持的抑制作用更强;卖空通过约束内部人减持提升了股票定价效率,还有助于降低内部人增持行为。本文的研究结论丰富了卖空和内部人减持领域的文献,并对政府部门完善制度设计具有启示意义。
资本市场开放能否提高企业信息披露质量?——基于“沪港通”和年报文本挖掘的分析
阮睿, 孙宇辰, 唐悦, 聂辉华
金融研究. 2021, (2): 188-206.  
摘要 ( 2201 )     PDF (564KB) ( 1844 )  
提高信息披露质量对于改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和保护股东权益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2014年开通的“沪港通”机制这一准自然实验,研究资本市场开放是否提高了企业的信息披露质量。从2010-2019年A股上市公司年报文本中提炼可读性指标衡量信息披露质量,使用匹配和双重差分方法进行实证研究,发现“沪港通”机制实施以后,标的公司(纳入“沪港通”的A股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质量显著提高。这一结论对不同的估计方法、样本区间及控制变量组均保持稳健。异质性分析表明,对于盈余操纵水平较高、股价信息含量较低的企业,资本市场开放能够更好地改善其信息披露质量。本文丰富了资本市场开放对企业行为和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为继续推进资本市场开放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

1980年创刊
关于期刊  
期刊简介
编委会
学术委员会
获奖情况
作者中心  
在线投稿/查稿
稿件模板
投稿指南
   
审稿中心  
专家在线审稿
审稿须知
 
在线办公  
主编审稿
编辑办公
 
编辑部公告 更多>>
《金融研究》2022年度优秀论文结果公示
《金融研究》2021年度优秀论文结果公示
《金融研究》2020年度优秀论文结果公示
中国金融论坛·第十二届《金融研究》论坛征文启事
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与 《金融研究》编辑部绿色金融学术征文启事
年度优秀论文 更多>>
学术活动 更多>>
友情链接  
中国人民银行
国家外汇管理局
中国银行业协会

扫描关注微信
版权所有 © 《金融研究》编辑部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
京ICP备1102988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