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金融研究  2018, Vol. 458 Issue (8): 17-32    
  本期目录 | 过刊浏览 | 高级检索 |
企业效率异质性、金融摩擦的资源再分配机制与经济波动
林滨, 王弟海, 陈诗一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上海 200433
Heterogeneous Efficiency Firms, Resource Reallocation Mechanism of Financial Frictions and Economic Fluctuations
LIN Bin, WANG Dihai, CHEN Shiyi
School of Economics, Fudan University
下载:  PDF (1770KB) 
输出:  BibTeX | EndNote (RIS)      
摘要 本文利用1998-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实证研究发现,相对于低效率企业而言,中国高效率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更紧。基于以上实证结果,本文利用一个具有金融摩擦和异质性效率厂商的DSGE模型,研究金融摩擦影响资源再分配的机制,以及金融摩擦通过资源再分配效应对产出和经济波动的影响。论文理论研究表明,金融摩擦会通过收紧高效率企业的融资约束而产生资源错配;外生技术冲击和金融冲击都会通过改变企业融资约束产生资源再分配效应,并放大整体经济波动。论文对模型的数值模拟也证实了金融摩擦的资源再分配效应,以及外生技术冲击和金融冲击对经济波动的影响。
服务
把本文推荐给朋友
加入引用管理器
E-mail Alert
RSS
作者相关文章
林滨
王弟海
陈诗一
关键词:  金融摩擦  资源错配  经济波动    
Abstract:  Based on China's Annual Industrial Survey, the empirical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financing constraints faced by efficient enterprises are tighter than those of inefficient enterprises. According to the above empirical results, this paper develops a DSGE model with heterogeneous efficiency firms and financial frictions. Due to financial frictions, efficient firms face tighter financing constraints, resulting in aggregate resource misallocation. The exogenous technology shock and financial shock change the financing constraints of firms, leading to resource reallocation among firms, and amplify economic fluctuations. Numerical simulation confirms the resource reallocation mechanism of financial frictions, and the reduction of financial frictions and financial intermediation costs can alleviate the effect of exogenous shocks on economic fluctuations.
Key words:  Financial Friction    Resource Misallocation    Economic Fluctuations
JEL分类号:  E32   E13   E44  
基金资助: 本文感谢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7152500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7137304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1603154)、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14YJC790034)、上海市教委科研创新项目(15ZS022)、北京大学翁洪武科研原创基金的支持。
作者简介:  林 滨,经济学博士研究生,复旦大学经济学院,Email: 15110680008@fudan.edu.cn.
王弟海,经济学博士,复旦大学经济学院,Email: wangdihai@fudan.edu.cn.
陈诗一,经济学博士,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复旦大学泛海国际金融学院,Email: shiyichen@fudan.edu.cn.
王弟海(通讯作者),经济学博士,复旦大学经济学院,Email: wangdihai@fudan.edu.cn.
引用本文:    
林滨, 王弟海, 陈诗一. 企业效率异质性、金融摩擦的资源再分配机制与经济波动[J]. 金融研究, 2018, 458(8): 17-32.
LIN Bin, WANG Dihai, CHEN Shiyi. Heterogeneous Efficiency Firms, Resource Reallocation Mechanism of Financial Frictions and Economic Fluctuations. Journal of Financial Research, 2018, 458(8): 17-32.
链接本文:  
http://www.jryj.org.cn/CN/  或          http://www.jryj.org.cn/CN/Y2018/V458/I8/17
[1] 陈诗一和王祥,2016,《融资成本、房地产价格波动与货币政策传导》,《金融研究》第3期,第1~14页。
[2] 陈晓光和张宇麟,2010,《信贷约束, 政府消费与中国实际经济周期》,《经济研究》第12期,第48~59页。
[3] 陈忠阳和刘吕科,2009,《企业信贷约束衡量研究评介》,《经济学动态》第5期,第124~128页。
[4] 崔光灿,2006,《资产价格、金融加速器与经济稳定》,《世界经济》第11期,第59~69页。
[5] 杜清源和龚六堂,2005,《带“金融加速器”的RBC模型》,《金融研究》第4期,第16~30页。
[6] 樊海潮、李瑶和郭光远,2015,《信贷约束对生产率与出口价格关系的影响》,《世界经济》第12期,第79~107页。
[7] 胡永刚和刘方,2007,《劳动调整成本、流动性约束与中国经济波动》,《经济研究》第10期,第32~43页。
[8] 江静,2014,《融资约束与中国企业储蓄率:基于微观数据的考察》,《管理世界》第8期,第18~29页。
[9] 李志远和余淼杰,2013,《生产率、信贷约束与企业出口:基于中国企业层面的分析》,《经济研究》第6期,第85~99页。
[10] 刘晓星和姚登宝,2016,《金融脱媒、资产价格与经济波动:基于DNK-DSGE模型分析》,《世界经济》第6期,第29~53页。
[11] 罗伟和吕越,2015,《金融市场分割、信贷失衡与中国制造业出口——基于效率和融资能力双重异质性视角的研究》,《经济研究》第10期,第49~63页。
[12] 吕朝凤和黄梅波,2011,《习惯形成, 借贷约束与中国经济周期特征——基于RBC模型的实证分析》,《金融研究》第9期,第1~13页。
[13] 马光荣和李力行,2014,《金融契约效率, 企业退出与资源误置》,《世界经济》第10期,第77~103页。
[14] 聂辉华和贾瑞雪,2011,《中国制造业企业生产率与资源误置》,《世界经济》第7期,第27~42页。
[15] 汪伟、郭新强和艾春荣,2013,《融资约束、劳动收入份额下降与中国低消费》,《经济研究》第11期,第100~113页。
[16] 王国静和田国强,2014,《金融冲击和中国经济波动》,《经济研究》第3期,第20~34页。
[17] 王文甫、明娟和岳超云,2014,《企业规模、地方政府干预与产能过剩》,《管理世界》第10期,第17~36页。
[18] 许志伟、薛鹤翔和罗大庆,2011,《融资约束与中国经济波动——新凯恩斯主义框架内的动态分析》,《经济学(季刊)》第10期,第83~110页。
[19] 鄢莉莉和王一鸣,2012,《金融发展、金融市场冲击与经济波动——基于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的分析》,《金融研究》第12期,第82~95页。
[20] 杨光、孙浦阳和龚刚,2015,《经济波动、成本约束与资源配置》,《经济研究》第2期,第47~60页。
[21] 余静文,2012,《信贷约束、股利分红与企业预防性储蓄动机——来自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证据》,《金融研究》第10期,第97~110页。
[22] 余淼杰,2010,《中国的贸易自由化与制造业企业生产率》,《经济研究》第12期,第97~110页。
[23] 袁申国、陈平和刘兰凤,2011,《汇率制度、金融加速器和经济波动》,《经济研究》第1期,第57~70页。
[24] 周炎和陈昆亭,2012,《金融经济周期模型拟合中国经济的效果检验》,《管理世界》第6期,第17~29页。
[25] Ai, Hengjie, Li Kai and Yang Fang, 2015, “Financial Intermediation and Capital Misallocation” Unpublished manuscript,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26] Bai, Yan, Lu Dan and Tian Xu, 2016, “Do Financial Frictions Explain Chinese Firm Saving and Misallocation?” Unpublished manuscript.
[27] Bernanke, Ben S., Gertler Mark and Gilchrist Simon, 1999, “The Financial Accelerator in A Quantitative Business Cycle Framework” Handbook of Macroeconomics, 1:1341~1393.
[28] Chari, Varadarajan V., Kehoe Patrick J. and McGrattan Ellen R., 2007, “Business Cycle Accounting” Econometrica, 75(3):781~836.
[29] Chen, Kaiji and Song Zheng, 2013, “Financial Frictions on Capital Allocation: A Transmission Mechanism of TFP Fluctuations” 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 60(6):683~703.
[30] Christiano, Lawrence J., Motto Roberto and Rostagno Massimo, 2014, “Risk shocks”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04(1):27~65.
[31] Hsieh, Chang-Tai and Klenow Peter J., 2009, “Misallocation and Manufacturing TFP in China and India”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124(4):1403~1448.
[32] Jermann, Urban and Quadrini Vincenzo, 2012, “Macroeconomic Effects of Financial Shocks”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02(1):238~271.
[33] Kiyotaki, N. and Moore, J., 1997, “Credit Cycles”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05(2): 211~248.
[34] Kocherlakota Narayana, 2000, “Creating Business Cycles through Credit Constraints” Federal Reserve Bank of Minneapolis Quarterly Review, 24(3):2~10.
[35] Liu, Zheng and Wang Pengfei, 2014, “Credit Constraints and Self-Fulfilling Business Cycles” American Economic Journal: Macroeconomics, 6(1):32~69.
[36] Olley, G. Steven and Pakes Ariel, 1996, “The Dynamics of Productivity in the Tele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Industry” Econometrica, 64(6):1263~1297.
[37] Restuccia, D. And Rogerson R., 2008, “Policy Distortions and Aggregate Productivity with Heterogeneous Plants” Review of Economic Dynamics,1(1):707~720.
[38] Roodman, David, 2009, “How to Do Xtabond2: An Introduction to Difference and System GMM in Stata” Stata Journal, 9(1):86~136.
[1] 闫先东, 张鹏辉. 土地价格、土地财政与宏观经济波动[J]. 金融研究, 2019, 471(9): 1-18.
[2] 张鹏杨, 徐佳君, 刘会政. 产业政策促进全球价值链升级的有效性研究——基于出口加工区的准自然实验[J]. 金融研究, 2019, 467(5): 76-95.
[3] 王倩, 赵铮. 同业融资视角下的商业银行杠杆顺周期性[J]. 金融研究, 2018, 460(10): 89-105.
[4] 温信祥, 苏乃芳. 大资管、影子银行与货币政策传导[J]. 金融研究, 2018, 460(10): 38-54.
[5] 邵全权, 王博, 柏龙飞. 风险冲击、保险保障与中国宏观经济波动[J]. 金融研究, 2017, 444(6): 1-16.
[6] 金鹏辉, 王营, 张立光. 稳增长条件下的金融摩擦与杠杆治理[J]. 金融研究, 2017, 442(4): 78-94.
[7] 高然, 龚六堂. 土地财政、房地产需求冲击与经济波动[J]. 金融研究, 2017, 442(4): 32-45.
[8] 马勇, 张靖岚, 陈雨露. 金融周期与货币政策[J]. 金融研究, 2017, 441(3): 33-53.
[9] 陈登科, 陈诗一. 中国财政支出乘数研究——基于金融摩擦与“超低利率”的视角[J]. 金融研究, 2017, 450(12): 17-32.
[10] 祝树金, 赵玉龙. 资源错配与企业的出口行为——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的经验研究[J]. 金融研究, 2017, 449(11): 49-64.
[11] 张翔, 刘璐, 李伦一. 国际大宗商品市场金融化与中国宏观经济波动[J]. 金融研究, 2017, 439(1): 35-51.
[1] 王曦, 朱立挺, 王凯立. 我国货币政策是否关注资产价格?——基于马尔科夫区制转换BEKK多元GARCH模型[J]. 金融研究, 2017, 449(11): 1 -17 .
[2] 刘勇政, 李岩. 中国的高速铁路建设与城市经济增长[J]. 金融研究, 2017, 449(11): 18 -33 .
[3] 况伟大, 王琪琳. 房价波动、房贷规模与银行资本充足率[J]. 金融研究, 2017, 449(11): 34 -48 .
[4] 祝树金, 赵玉龙. 资源错配与企业的出口行为——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的经验研究[J]. 金融研究, 2017, 449(11): 49 -64 .
[5] 陈德球, 陈运森, 董志勇. 政策不确定性、市场竞争与资本配置[J]. 金融研究, 2017, 449(11): 65 -80 .
[6] 牟敦果, 王沛英. 中国能源价格内生性研究及货币政策选择分析[J]. 金融研究, 2017, 449(11): 81 -95 .
[7] 高铭, 江嘉骏, 陈佳, 刘玉珍. 谁说女子不如儿郎?——P2P投资行为与过度自信[J]. 金融研究, 2017, 449(11): 96 -111 .
[8] 吕若思, 刘青, 黄灿, 胡海燕, 卢进勇. 外资在华并购是否改善目标企业经营绩效?——基于企业层面的实证研究[J]. 金融研究, 2017, 449(11): 112 -127 .
[9] 姜军, 申丹琳, 江轩宇, 伊志宏. 债权人保护与企业创新[J]. 金融研究, 2017, 449(11): 128 -142 .
[10] 刘莎莎, 孔高文. 信息搜寻、个人投资者交易与股价联动异象——基于股票送转的研究[J]. 金融研究, 2017, 449(11): 143 -157 .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版权所有 © 《金融研究》编辑部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
京ICP备1102988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