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金融研究  2016, Vol. 433 Issue (7): 176-190    
  本期目录 | 过刊浏览 | 高级检索 |
谁动了上市公司的壳?——地方保护主义与上市公司壳交易
陈冬, 范蕊, 梁上坤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北武汉 430072;
中央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北京 100081
Who Moves the Listed Companies’ Shell:Local Protectionism and Shell Deals
CHEN Dong, FAN Rui, LINAG Shangkun
School of Economics&Management, Wuhan University;
School of Accounting, Central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下载:  PDF (1301KB) 
输出:  BibTeX | EndNote (RIS)      
摘要 地方保护对税源流动性的干预会影响资源的有效配置。本文以1998-2012年沪深两市A股市场247起上市“壳公司”交易为样本,以企业所得税、增值税、营业税之和占地区财政收入之比衡量地方保护程度,研究发现:壳公司所在地的地方保护程度越高,壳公司越可能被本地公司收购,壳公司被收购后越有可能保持国有性质,而且,壳公司所在地的地方保护程度越高,壳收购活动现金支付比例越高。地方保护主义与壳交易的这些关系在以企业所得税占地区财政收入的比重、营业税占地区财政收入的比重衡量地方保护主义的情况下仍显著存在。但是,在以增值税占地区财政收入比衡量的地方保护主义下不显著。这说明不同税种激励下,地方保护主义对“壳资源”交易干预存在差异。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壳公司”被异地收购后雇员规模和劳动力成本显著降低,经营业绩显著提高。
服务
把本文推荐给朋友
加入引用管理器
E-mail Alert
RSS
作者相关文章
陈冬
范蕊
梁上坤
关键词:  地方保护  壳交易  企业性质    
Abstract:  Under the tax-sharing system, local protection has aggravated local government’s intervention on local capital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247 “shell deals” from 1998 to 2012 in Shanghai and Shenzhen A-share market, when local protection is measured by the proportion of the sum of enterprise income tax,value-added tax and business tax in fiscal revenue, the proportion of enterprise income tax or business tax in fiscal revenue, we find that the higher the degree of local protection is, the more likely the shell company is to be bought by local companies and maintain their state-owned property. However, this impact is not pronounced when the local protection is measured by the proportion of added-value tax in fiscal revenue.When “shell company” is bought by non-local companies, its staff and labor cost reduce significantly and its operating performance becomes better.
Key words:  Local Protectionism    Shell Deals    Property Nature
JEL分类号:  G31   G34  
基金资助: 本文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71102159、71402198)、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课题(15JGC176)的研究成果,感谢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70后”学者学术团队发展计划、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共建项目、北京市会计类专业群建设项目的资助。
作者简介:  陈冬,会计学博士,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Email:chendongwinter@126.com;范蕊,会计学博士研究生,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Email:fanrui1990124@163.com;梁上坤,会计学博士,中央财经大学会计学院,Email:Liang_sk@126.com.
引用本文:    
陈冬, 范蕊, 梁上坤. 谁动了上市公司的壳?——地方保护主义与上市公司壳交易[J]. 金融研究, 2016, 433(7): 176-190.
CHEN Dong, FAN Rui, LINAG Shangkun. Who Moves the Listed Companies’ Shell:Local Protectionism and Shell Deals. Journal of Financial Research, 2016, 433(7): 176-190.
链接本文:  
http://www.jryj.org.cn/CN/  或          http://www.jryj.org.cn/CN/Y2016/V433/I7/176
[1] 白重恩、杜颖娟、陶志刚和仝月婷,2004,《地方保护主义及产业地区集中度的决定因素和变动趋势》,《经济研究》第4期,第29~40页。
[2] 方军雄,2008,《政府干预,所有权性质与企业并购》,《管理世界》第9期,第118~123页。
[3] 傅勇和张晏,2007,《中国式分权与财政支出结构偏向:为增长而竞争的代价》,《管理世界》第3期,第4~12页。
[4] 胡向婷和张璐,2005,《地方保护主义对地区产业结构的影响》,《经济研究》第2期,第102~112页。
[5] 李善同、侯永志、刘云中和陈波,2004,《中国国内地方保护问题的调查与分析》,《经济研究》第11期,第78~84页。
[6] 李永友和沈坤荣,2008,《辖区间竞争、策略性财政政策与FDI增长绩效的区域特征》,《经济研究》第5期,第58~69页。
[7] 陆铭和陈钊,2009,《分割市场的经济增长——为什么经济开放可能加剧地方保护?》,《经济研究》第3期,第42~52页。
[8] 马蔡琛和李思沛,2013,《“营改增”背景下的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税务研究》第7期,第16~21页。
[9] 马骁和刘力臻,2013,《中、美及香港证券市场借壳上市监管制度比较》,《证券市场导报》3月号,第67~72页。
[10] 潘红波和余明桂,2011,《支持之手、掠夺之手与异地并购》,《经济研究》第9期,第108~120页。
[11] 孙烨和罗党论,2011,《政府竞争、资本配置与上市公司“壳资源”转让》,《管理科学》第1期,第11~20页。
[12] 王凤荣和苗妙,2015,《税收竞争、区域环境与资本跨区流动——基于企业异地并购视角的实证研究》,《经济研究》第2期,第16~30页。
[13] 王永钦、张晏、章元、陈钊和陆铭,2007,《中国的大国发展道路——论分权式改革的得失》,《经济研究》第1期,第4~16页。
[14] 王跃堂、王亮亮和彭洋,2010,《产权性质、债务税盾与资本结构》,《经济研究》第9期,第122~135页。
[15] 吴联生,2009,《国有股权、税收优惠与公司税负》,《经济研究》第10期,第109~119页。
[16] 谢贞发和范子英,2015,《中国式分税制、中央税收征管权集中与税收竞争》,《经济研究》第4期,第92~106页。
[17] 严冀和陆铭,2003,《分权与区域经济发展:面向一个最优分权程度的理论》,《世界经济文汇》第3期,第55~66页。
[18] 曾庆生和陈信元,2006,《国家控股、超额雇员与劳动力成本》,《经济研究》第5期,第74~86页。
[19] 张维迎,1998,《控制权损失的不可补偿性与国有企业兼并中的产权障碍》,《经济研究》第9期,第3~14页。
[20] 张祥建和郭岚,2008,《资产注入、大股东寻租行为与资本配置效率》,《金融研究》第2期,第98~112页。
[21] 周黎安,2004,《晋升博弈中政府官员的激励与合作——兼论我国地方保护主义和重复建设问题长期存在的原因》,《经济研究》第6期,第33~40页。
[22] 周友苏,2011,《我国公司并购的类型化研究》,《经济体制改革》第1期,第5~12页。
[23] Faccio, M., and R. W.Masulis. 2005. “The Choice of Payment Method in European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The Journal of Finance, 60(3):1345-1388.
[24] Gleason, K. C., L. Rosenthal and R. A Wiggins. 2005.“Backing into Being Public: an Exploratory Analysis of Reverse Takeovers,” Journal of Corporate Finance, 12(1):54-79.”
[25] Kornai, J., E.Maskin, and G.Roland. 2003. “Understanding the Soft Budget Constraint”.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 41(4):1095-1136.
[26] Martynova, M., and L.Renneboog. 2008.“Spillover of Corporate Governance Standards in Cross-border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Journal of Corporate Finance, 14(3):200-223.
[1] 谭小芬, 李源, 苟琴. 美国货币政策推升了新兴市场国家非金融企业杠杆率吗?[J]. 金融研究, 2019, 470(8): 38-57.
[2] 陈运森, 黄健峤. 股票市场开放与企业投资效率——基于“沪港通”的准自然实验[J]. 金融研究, 2019, 470(8): 151-170.
[3] 江伟, 底璐璐, 胡玉明. 改进型创新抑或突破型创新——基于客户集中度的视角[J]. 金融研究, 2019, 469(7): 155-173.
[4] 李志生, 苏诚, 李好, 孔东民. 企业过度负债的地区同群效应[J]. 金融研究, 2018, 459(9): 74-90.
[5] 王营, 张光利. 董事网络和企业创新:引资与引智[J]. 金融研究, 2018, 456(6): 189-206.
[6] 才国伟, 吴华强, 徐信忠. 政策不确定性对公司投融资行为的影响研究[J]. 金融研究, 2018, 453(3): 89-104.
[7] 叶康涛, 刘芳, 李帆. 股指成份股调整与股价崩盘风险:基于一项准自然实验的证据[J]. 金融研究, 2018, 453(3): 172-189.
[8] 王雄元, 高曦. 年报风险披露与权益资本成本[J]. 金融研究, 2018, 451(1): 174-190.
[9] 魏玮, 陈杰. 加杠杆是否一定会成为房价上涨的助推器?——来自省际面板门槛模型的证据[J]. 金融研究, 2017, 450(12): 48-63.
[10] 刘海明, 曹廷求. 信贷供给周期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研究——兼论宏观经济不确定条件下的异质性[J]. 金融研究, 2017, 450(12): 80-94.
[11] 陈德球, 陈运森, 董志勇. 政策不确定性、市场竞争与资本配置[J]. 金融研究, 2017, 449(11): 65-80.
[12] 邓路, 刘瑞琪, 江萍. 公司超额银行借款会导致过度投资吗?[J]. 金融研究, 2017, 448(10): 115-129.
[13] 张劲帆, 李汉涯, 何晖. 企业上市与企业创新——基于中国企业专利申请的研究[J]. 金融研究, 2017, 443(5): 160-175.
[14] 戴严科, 林曙. 利率波动、融资约束与存货投资——来自中国制造业企业的证据[J]. 金融研究, 2017, 442(4): 95-111.
[15] 刘星, 张超, 辛清泉. 融资约束还是需求冲击?——金融危机期间中国上市公司资本投资研究[J]. 金融研究, 2016, 437(11): 80-95.
[1] 王曦, 朱立挺, 王凯立. 我国货币政策是否关注资产价格?——基于马尔科夫区制转换BEKK多元GARCH模型[J]. 金融研究, 2017, 449(11): 1 -17 .
[2] 刘勇政, 李岩. 中国的高速铁路建设与城市经济增长[J]. 金融研究, 2017, 449(11): 18 -33 .
[3] 况伟大, 王琪琳. 房价波动、房贷规模与银行资本充足率[J]. 金融研究, 2017, 449(11): 34 -48 .
[4] 祝树金, 赵玉龙. 资源错配与企业的出口行为——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的经验研究[J]. 金融研究, 2017, 449(11): 49 -64 .
[5] 陈德球, 陈运森, 董志勇. 政策不确定性、市场竞争与资本配置[J]. 金融研究, 2017, 449(11): 65 -80 .
[6] 牟敦果, 王沛英. 中国能源价格内生性研究及货币政策选择分析[J]. 金融研究, 2017, 449(11): 81 -95 .
[7] 高铭, 江嘉骏, 陈佳, 刘玉珍. 谁说女子不如儿郎?——P2P投资行为与过度自信[J]. 金融研究, 2017, 449(11): 96 -111 .
[8] 吕若思, 刘青, 黄灿, 胡海燕, 卢进勇. 外资在华并购是否改善目标企业经营绩效?——基于企业层面的实证研究[J]. 金融研究, 2017, 449(11): 112 -127 .
[9] 姜军, 申丹琳, 江轩宇, 伊志宏. 债权人保护与企业创新[J]. 金融研究, 2017, 449(11): 128 -142 .
[10] 刘莎莎, 孔高文. 信息搜寻、个人投资者交易与股价联动异象——基于股票送转的研究[J]. 金融研究, 2017, 449(11): 143 -157 .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版权所有 © 《金融研究》编辑部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
京ICP备1102988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