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金融研究
  2019年, 第9期, 总第471期 出版日期:2019-09-25 上一期    下一期
全选: 合并摘要 显示图片
土地价格、土地财政与宏观经济波动
闫先东, 张鹏辉
金融研究. 2019, (9): 1-18.  
摘要 ( 2299 )     PDF (905KB) ( 694 )  
本文在一个包含金融加速器的新凯恩斯动态一般均衡模型中引入土地财政和政府隐性担保融资机制,借此考察在土地财政体制下土地价格的波动特征、驱动因素和对宏观经济的影响机制,同时使用2004Q1到2016Q1的中国宏观经济数据对模型进行贝叶斯估计。方差分解的结果表明,在样本期间,土地需求冲击、土地供给冲击和货币政策冲击是驱动中国土地价格变动的主要因素,货币政策冲击和土地供给冲击是引起短期土地价格波动的主要因素,土地需求冲击在长期中驱动了土地价格波动。数值模拟结果发现,土地财政对宏观经济波动具有放大效应,正向的土地需求冲击将推高土地价格,并通过抵押约束机制引起宏观经济波动,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将放大该效应,并进一步对土地价格形成正向反馈,从而引起宏观经济更大的波动;在土地财政体制下,正向的土地供给冲击有助于抑制土地价格上涨,并减少宏观经济波动。
贸易自由化对制造业企业现金储蓄的影响——预防性动机还是投资挤压?
张国峰, 王永进, 李坤望
金融研究. 2019, (9): 19-38.  
摘要 ( 1632 )     PDF (660KB) ( 320 )  
随着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企业的出口及投资机会增多,但与此同时面临的进口竞争压力也与日俱增。本文基于1998-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和行业进口关税数据,以中国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法(DID)模型,首次系统地考察了贸易自由化对制造业企业现金储蓄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中国贸易自由化不仅没有提高国内制造业企业的现金储蓄率,反而通过投资挤压显著降低了企业的现金储蓄率,这与发达国家的相关研究结果大相径庭。(2)贸易自由化对企业现金储蓄的作用依赖于市场竞争程度,即关税减让会显著降低竞争性行业以及高集聚区域内企业的现金储蓄率。(3)高关税行业的关税降低后,进口竞争会侵蚀纯内销企业的投资机会,尤其是小规模企业,进而降低其现金储蓄。经过一系列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地区文化与保险需求
刘威, 黄晓琪
金融研究. 2019, (9): 39-56.  
摘要 ( 1838 )     PDF (533KB) ( 715 )  
本文在拓展背景风险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揭示了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保险需求的影响及其受地区文化制约的理论机制。并利用2007-2017年中国30个地区的月度面板数据,检验了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地区文化与保险需求间的内在联系。结果发现:第一,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会对保险需求产生显著正影响,且这种效应在地区人身险需求上表现更明显;第二,将地区文化指标集纳入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与保险需求关系的研究框架,发现地区文化差异会对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影响保险需求产生调节效应。因此政府需在充分重视经济政策波动和文化对经济活动的双重影响基础上,加强国内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建立更透明的信息传递渠道,培育人们主动抵抗风险的意识和文化习惯,调整保险供给结构,以减少不确定性对社会经济行为的负面冲击。
偿付能力、生命周期与养老金动态调整策略
张勇
金融研究. 2019, (9): 57-74.  
摘要 ( 1264 )     PDF (1154KB) ( 360 )  
本文从生命周期的角度,把养老保险基金的偿付能力作为内生变量,直接引入到养老金调整模型,使之能够自我反馈信息和修正预测偏差,并能根据偿付能力的变化对养老金进行动态调整,最终使养老保障能力与偿付能力实现了内在统一。情景分析表明:(1)在人口出生率和经济增速持续放缓的趋势下,如果不优化当前的养老金调整模式,偿付能力不足的程度将持续加剧;(2)与现行政策和现有模型相比,基于偿付能力构建的调整模型,能有效缓解偿付能力不足的程度,而且降低了养老金大幅波动的风险;(3)结合生命周期理论来调整养老金,不仅偿付能力的提升效果优于其它模式,而且延长了参保人员应对风险的时间,更加符合风险承受能力变化的生命周期特征,提高了抵抗风险的能力;(4)在制定延迟退休年龄等政策时,要综合考虑调整模式、养老金增长率和人口出生率等多方面因素,养老保险基金才可能持久地保持充足的偿付能力。
金融创新如何缓解信任品市场失灵?——中国食品安全责任强制保险的自然实验
段白鸽, 王永钦, 夏梦嘉
金融研究. 2019, (9): 75-93.  
摘要 ( 3255 )     PDF (591KB) ( 615 )  
信任品市场(如食品、医药等)存在的问题一直困扰着中国和世界很多国家。关于产品和服务质量的信息不对称(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会导致信任品市场失灵。缓解信任品市场失灵,一种常见的解决方案是政府监管;而经济学家认为更加基于市场的解决方案(例如强制责任保险等金融创新)可能更为有效。在理论上,强制责任保险有两种相反的效应:保险公司的监督减少了道德风险 vs. 保险加剧了企业的道德风险,但一直亟待实证检验。幸运的是,中国食品安全责任强制保险的改革实验走在了世界的前列。本文利用了中国在不同地区、不同时间推行的这个自然实验,通过双重差分的方法识别出责任保险对于信任品市场的因果效应。本文的研究发现,强制责任保险能显著降低食品安全事故发生概率。这表明政府强制推行的金融创新可以成为信任品市场失灵的一种有效的替代性解决方案。
干得好不如嫁得好?——房价变动与居民婚姻观念研究
赵文哲, 刘思嘉, 史宇鹏
金融研究. 2019, (9): 94-111.  
摘要 ( 2633 )     PDF (551KB) ( 931 )  
房价的快速上涨是近年来我国经济中的重要现象,对宏观经济增长乃至微观个人的观念与行为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但尚未有研究系统考察房价变化对居民婚姻观念的影响。房价上涨反映了对未来预期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势必会影响到人们对工作与婚姻的权衡。本文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10和2015年数据,详细考察了房价变动对人们在工作与婚姻之间权衡的影响,用人们对“干得好不如嫁得好”的看法来衡量工作与婚姻的权衡。研究结果表明,房价涨幅越高,居民对“干得好不如嫁得好”的认同感越高,且这种现象主要体现在女性群体中。异质性分析表明,女性、未婚女性、已婚女性、女性流动人口、城镇户籍女性以及拥有女儿数量越多的人在工作与婚姻的权衡中更倾向于通过婚姻来抵御未来预期不确定性产生的风险。房价上涨主要通过财富效应和预算约束效应对人们在工作与婚姻之间的权衡产生影响。
儒家传统与企业创新:文化的力量
徐细雄, 李万利
金融研究. 2019, (9): 112-130.  
摘要 ( 3390 )     PDF (675KB) ( 1587 )  
在创新型国家建设进程中,传统文化到底具有怎样的时代价值和功能?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重要问题。本文从非正式制度视角考察了儒家传统文化对当代企业创新行为的影响效应及机理。结果表明,儒家文化对企业创新具有明显的“促进效应”,即企业受到儒家文化的影响程度越强,其专利产出水平显著越高。进一步检验揭示,儒家文化主要通过缓解企业代理冲突、提高人力资本投资水平和降低专利侵权风险等三条渠道影响企业创新。我们还发现,非正式制度的儒家文化和正式制度的法律环境在促进企业创新方面存在相互替代功能。特别是儒家文化的全员辐射效应有利于激发全体员工创新热情,进而提升技术创新成果的实际转化效率,增强专利技术对企业经营绩效的边际贡献。本文从微观企业层面揭示了儒家思想促进创新的内在逻辑,纠正了部分学者对儒家文化价值的消极认知偏见,同时丰富了“文化与企业决策”国际前沿文献,贡献了东方文化情境的经验证据。
去伪存真:油价趋势与股票市场——来自“一带一路”35国的经验证据
朱小能, 袁经发
金融研究. 2019, (9): 131-150.  
摘要 ( 1666 )     PDF (616KB) ( 664 )  
油价波动深刻影响全球经济,严重时会造成全球股市动荡,甚至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然而油价中的信息噪音严重阻碍国际油价对股票市场的预测效果。本文提出的移动平均法可有效减弱信息噪音,研究表明,本文基于移动平均法构建的油价趋势因子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股票市场具有良好的样本内和样本外可预测性。进一步研究发现,国际油价波动对产油国和非产油国股票市场的影响存在非对称性。本文为国际油价冲击股票市场提供了新的有力证据,同时本文研究成果提示了油价风险,对维持我国股票市场稳定,保持金融稳定具有一定意义。
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与企业捐赠
郑登津, 谢德仁
金融研究. 2019, (9): 151-168.  
摘要 ( 1469 )     PDF (585KB) ( 552 )  
与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受到较多关注不同,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是否真正发挥影响力是同样重要但却被学术界忽略的待研究问题。本文基于手工收集的民营上市公司党组织的相关数据,从社会捐赠这一视角研究党组织影响力对其履行社会责任的影响。结果发现:民营上市公司党组织的影响力越大,企业的社会捐赠力度越大,且显著高于同行业和同地区的平均捐赠水平;这种影响力的促进作用在民营上市公司党组织基础更加稳固的企业、管理层对党组织重视程度更高的企业和党代会时期更加明显。上述结果在控制了可能的内生性问题后依然稳健。本文的发现意味着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有助于促进其履行社会责任,这有助于评估和促进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的建设及其作用的发挥。
风险投资声誉和股价“传染”效应——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立案公告的证据
何顶, 罗炜
金融研究. 2019, (9): 169-187.  
摘要 ( 1938 )     PDF (699KB) ( 880 )  
本文以我国2007-2015年证监会立案调查事件为样本,研究当风险投资支持的上市公司涉嫌违规,同一风险投资所支持的其他上市公司(即关联公司)的股价是否会被“传染”。实证结果表明,有风投背景的上市公司在立案公告日有显著的负面市场反应(约-8%),并且这种负面反应会通过共同的风险投资链条“传染”给关联公司(约-1.2%)。我们还发现,风险投资机构的声誉越高,风险投资对涉嫌违规企业参与度越高,则立案调查事件对风险投资的声誉损害越严重,市场对关联上市公司的惩罚也越严重。
卖空者与内幕交易——来自中国证券市场的证据
苏冬蔚, 彭松林
金融研究. 2019, (9): 188-207.  
摘要 ( 2464 )     PDF (545KB) ( 844 )  
本文研究上市公司内部人减持、年报、诉讼、分析师评级、停复牌以及高送转等重大公告前后卖空交易行为的变化,系统考察卖空者是否参与内幕交易以及何种因素影响卖空者参与内幕交易,发现卖空率较高的股票具有较低的未来收益,表明卖空者拥有信息优势,属知情交易者;卖空者拥有非常精确的择时交易能力,在重大利空公告前显著增加卖空量,而在利好公告前则显著减少卖空头寸,表明卖空者作为知情交易者的信息优势源自内幕消息;公司内、外部投资者的信息不对称程度越低或公司所在地的法治水平越高,卖空者参与内幕交易的行为就越少。因此,监管机构应密切关注公司重大消息发布前后卖空量的异常变动,同时,完善信息披露规则、健全证券分析师制度并强化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度,才能有效防范卖空者参与内幕交易。

1980年创刊
关于期刊  
期刊简介
编委会
学术委员会
获奖情况
作者中心  
在线投稿/查稿
稿件模板
投稿指南
   
审稿中心  
专家在线审稿
审稿须知
 
在线办公  
主编审稿
编辑办公
 
编辑部公告 更多>>
《金融研究》2022年度优秀论文结果公示
《金融研究》2021年度优秀论文结果公示
《金融研究》2020年度优秀论文结果公示
中国金融论坛·第十二届《金融研究》论坛征文启事
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与 《金融研究》编辑部绿色金融学术征文启事
年度优秀论文 更多>>
学术活动 更多>>
友情链接  
中国人民银行
国家外汇管理局
中国银行业协会

扫描关注微信
版权所有 © 《金融研究》编辑部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
京ICP备1102988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