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金融研究  2018, Vol. 455 Issue (5): 120-136    
  本期目录 | 过刊浏览 | 高级检索 |
贫困村互助资金与农户正规金融、非正规金融:替代还是互补?
殷浩栋, 王瑜, 汪三贵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扶贫研究院,北京 100872;
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北京 100084)
Poor Village Mutual Fund, Formal Finance and Informal Finance: Substitutive or Complementary?
YIN Haodong, WANG Yu, WANG Sangui
China Poverty Alleviation Research Institute,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China Institute for Rural Studies, Tsinghua University
下载:  PDF (1689KB) 
输出:  BibTeX | EndNote (RIS)      
摘要 本文构建了农村金融市场不同部门之间替代或互补关系的理论模型,并基于三年数据,采用PSM-DID模型分析了三部门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贫困村互助资金与农村金融市场的正规金融、非正规金融部门之间存在替代关系,尤其是替代了非正规金融部门贷款,且这种替代关系在贫困群体以及消费性借贷中表现更突出。上述发现为合理引导农村合作金融组织发展、建立与完善农村金融市场等方面提供了实证依据。
服务
把本文推荐给朋友
加入引用管理器
E-mail Alert
RSS
作者相关文章
殷浩栋
王瑜
汪三贵
关键词:  贫困村互助资金  正规金融  非正规金融  替代  互补    
Abstract:  This paper constructs a theory model to explain whether the relationship among different sectors in rural credit market is substitutive or complementary. Using a three-year panel data, this paper applies PSM-DID model to analyze the relationship among the poor village mutual fund, the formal financial sector and the informal financial sector in rural credit market. It's found that there exists substitutive relationship among these three financial sectors. The mutual fund substitutes for part of the informal financing. Especially, the substitutive relationship is much more significant in poor groups and in the situation of consumption lending. These findings provide some scientific basis to guid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rural cooperative financial organizations and to improve the rural financial market to be more mutually complementary.
Key words:  Poor Villages Mutual Fund    Formal Finance    Informal Finance    Substitution    Complementation
JEL分类号:  Q14   O17   O16  
作者简介:  殷浩栋,管理学博士研究生,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扶贫研究院,Email: yinhaodong@163.com.
王 瑜,管理学博士,助理研究员,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Email:inspiration2006@126.com.
汪三贵(通讯作者),管理学博士,教授,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扶贫研究院,中央民族大学少数民族事业发展协同创新中心,Email: sgwang80@163.com.
引用本文:    
殷浩栋, 王瑜, 汪三贵. 贫困村互助资金与农户正规金融、非正规金融:替代还是互补?[J]. 金融研究, 2018, 455(5): 120-136.
YIN Haodong, WANG Yu, WANG Sangui. Poor Village Mutual Fund, Formal Finance and Informal Finance: Substitutive or Complementary?. Journal of Financial Research, 2018, 455(5): 120-136.
链接本文:  
http://www.jryj.org.cn/CN/  或          http://www.jryj.org.cn/CN/Y2018/V455/I5/120
[1] 曹洪民,2007,《扶贫互助社:农村扶贫的重要制度创新——四川省仪陇县“搞好扶贫开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试点案例分析》,《中国农村经济》第9期,第72~76页。
[2] 陈立辉、杨奇明、刘西川和李俊浩,2015,《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治理:问题类型、制度特点及其有效性——基于5省160个样本村调查的实证分析》,《管理世界》第11期,第106~118页。
[3] 陈鹏和刘锡良,2011,《中国农户融资选择意愿研究——来自10省2万家农户借贷调查的证据》,《金融研究》第7期,第128~141页。
[4] 陈清华、董晓林和朱敏杰,2017,《村级互助资金扶贫效果分析——基于宁夏地区的调查数据》,《农业技术经济》第2期,第51~60页。
[5] 董晓林、朱敏杰和张晓艳,2016,《农民资金互助社对农户正规信贷配给的影响机制分析——基于合作金融“共跻监督”的视角》,《中国农村观察》第1期,第63~74页。
[6] 郭峰和胡金焱, 2012,《农村二元金融的共生形式研究:竞争还是合作——基于福利最大化的新视角》,《金融研究》第2期,第102~112页。
[7] 胡联、汪三贵和王娜,2015,《贫困村互助资金存在精英俘获吗——基于5省30个贫困村互助资金试点村的经验证据》,《经济学家》第9期,第78~85页。
[8] 黄承伟和陆汉文,2010,《贫困村互助资金的安全性与风险控制——7省18个互助资金试点的调查与思考》,《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第5期,第14~20页。
[9] 姜海军和惠晓峰,2008,《基于信息不对称的信贷配给均衡模型研究》,《金融研究》第9期,第134~142页。
[10] 金烨和李宏彬, 2009,《非正规金融与农户借贷行为》,《金融研究》第4期,第63~79页。
[11] 李金亚和李秉龙,2013,《贫困村互助资金瞄准贫困户了吗——来自全国互助资金试点的农户抽样调查证据》,《农业技术经济》第6期,第96~105页。
[12] 林万龙和杨丛丛,2012,《贫困农户能有效利用扶贫型小额信贷服务吗?——对四川省仪陇县贫困村互助资金试点的案例分析》,《中国农村经济》第2期,第35~45页。
[13] 刘西川,2012,《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的目标瞄准、还款机制及供给成本——以四川省小金县四个样本村为例》,《农业经济问题》第8期,第65~72页。
[14] 刘西川、陈立辉和杨奇明,2015,《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目标、治理要点及政府支持》,《农业经济问题》第10期,第20~27页。
[15] 刘西川、杨奇明和陈立辉,2014,《农户信贷市场的正规部门与非正规部门:替代还是互补?》,《经济研究》第11期,第145~158页。
[16] 宁夏和何家伟,2010,《扶贫互助资金“仪陇模式”异地复制的效果——基于比较的分析》,《中国农村观察》第4期,第20~32页。
[17] 茹玉和林万龙,2015,《正规金融对农户利用互助资金贷款的影响——基于6省12县24个贫困村的调查》,《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第2期,第237~243页。
[18] 童馨乐、褚保金和杨向阳, 2011,《社会资本对农户借贷行为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八省1003个农户的调查数据》,《金融研究》第12期,第177-191页。
[19] 汪三贵、陈虹妃和杨龙,2011,《村级互助金的贫困瞄准机制研究》,《贵州社会科学》第9期,第47~53页。
[20] 汪小亚, 2014,《发展新型农村合作金融》,《中国金融》第5期,第74-75页。
[21] 王维,2011,《基于信息非对称视角的农村信贷配给研究》,《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第1期,第57~64页。
[22] 肖诗顺和张林,2013,《贫困村互助资金的扶贫模式与效果分析——基于四川省的调研》,《西南金融》第1期,第53~56页。
[23] 杨龙和张伟宾,2015,《基于准实验研究的互助资金益贫效果分析——来自5省1349户面板数据的证据》,《中国农村经济》第7期,第82~92页。
[24] 殷浩栋、汪三贵和王彩玲,2017,《农户非正规金融信贷与正规金融信贷的替代效应——基于资本禀赋和交易成本的再审视》,《经济与管理研究》第9期,第64~73页。
[25] 赵昂和荣灿,2015,《社会资本理论视角下农村资金互助社的运行机制分析》,《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第1期,第1~7页。
[26] 周先波和罗连化,2015,《中国农户正式和非正式借贷行为:竞争还是互补》,《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4期,第198~208页。
[27] 朱信凯和刘刚,2009,《二元金融体制与农户消费信贷选择——对合会的解释与分析》,《经济研究》第2期,第43~55页。
[28] Andersen, T. B. and N. Malchow-Mller, 2006, “Strategic Interaction in Undeveloped Credit Markets,” 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 80(2): 275~298.
[29] Guirkinger, C., 2008, “Understanding the Coexistence of Formal and Informal Credit Markets in Piura, Peru,” World Development, 36(8): 1436~1452.
[30] Jain, S., 1999, “Symbiosis vs. Crowding-out: the Interaction of Formal and Informal Credit Market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 59(2): 419~444.
[31] Pal, S., 2002, “Household Sectoral Choice and Effective Demand for Rural Credit in India”, Applied Economics, 34(14): 1743~1755.
[32] Stiglitz, J. E., 1990, “Peer Monitoring and Credit Markets,” World Bank Economic Review, 4(3): 351~366.
[33] Stiglitz, J. E. and A. Weiss, 1981, “Credit Rationing in Markets with Imperfect Information,”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71(3): 393~410.
[34] Williamson, S. D., 1987, “Costly Monitoring, Loan Contracts, and Equilibrium Credit Rationing,”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102(1): 135~145.
[35] Yadav, S., K. Otsuka and C. C. David, 1992, “Segmentation in Rural Financial Markets: the Case of Nepal,” World Development, 20(3): 423~436.
[1] 周光友, 张逸佳. 持币动机、电子货币替代与货币供给[J]. 金融研究, 2018, 461(11): 172-187.
[2] 黄薇, 王保玲. 基于个税递延政策的企业年金保障水平研究[J]. 金融研究, 2018, 451(1): 138-155.
[3] 严成樑. 延迟退休、财政支出结构调整与养老金替代率[J]. 金融研究, 2017, 447(9): 51-66.
[4] 申广军, 欧阳伊玲, 李力行. 技能结构的地区差异:金融发展视角[J]. 金融研究, 2017, 445(7): 45-61.
[5] 王亮亮, 王跃堂. 工资税盾、替代效应与资本结构[J]. 金融研究, 2016, 433(7): 113-133.
[6] 马鑫媛, 赵天奕. 非正规金融与正规金融双重结构下货币政策工具比较研究[J]. 金融研究, 2016, 428(2): 137-144.
[7] 罗长远, 季心宇. 融资约束下的企业出口和研发:“鱼”与“熊掌”不可得兼?[J]. 金融研究, 2015, 423(9): 140-158.
[8] 刘红忠, 秦泰. 相对价格、收入预期与中国的经常账户波动——基于两部门跨期消费视角的实证研究[J]. 金融研究, 2015, 423(9): 34-49.
[1] 王曦, 朱立挺, 王凯立. 我国货币政策是否关注资产价格?——基于马尔科夫区制转换BEKK多元GARCH模型[J]. 金融研究, 2017, 449(11): 1 -17 .
[2] 刘勇政, 李岩. 中国的高速铁路建设与城市经济增长[J]. 金融研究, 2017, 449(11): 18 -33 .
[3] 况伟大, 王琪琳. 房价波动、房贷规模与银行资本充足率[J]. 金融研究, 2017, 449(11): 34 -48 .
[4] 祝树金, 赵玉龙. 资源错配与企业的出口行为——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的经验研究[J]. 金融研究, 2017, 449(11): 49 -64 .
[5] 陈德球, 陈运森, 董志勇. 政策不确定性、市场竞争与资本配置[J]. 金融研究, 2017, 449(11): 65 -80 .
[6] 牟敦果, 王沛英. 中国能源价格内生性研究及货币政策选择分析[J]. 金融研究, 2017, 449(11): 81 -95 .
[7] 高铭, 江嘉骏, 陈佳, 刘玉珍. 谁说女子不如儿郎?——P2P投资行为与过度自信[J]. 金融研究, 2017, 449(11): 96 -111 .
[8] 吕若思, 刘青, 黄灿, 胡海燕, 卢进勇. 外资在华并购是否改善目标企业经营绩效?——基于企业层面的实证研究[J]. 金融研究, 2017, 449(11): 112 -127 .
[9] 姜军, 申丹琳, 江轩宇, 伊志宏. 债权人保护与企业创新[J]. 金融研究, 2017, 449(11): 128 -142 .
[10] 刘莎莎, 孔高文. 信息搜寻、个人投资者交易与股价联动异象——基于股票送转的研究[J]. 金融研究, 2017, 449(11): 143 -157 .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版权所有 © 《金融研究》编辑部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
京ICP备11029882号-1